通常而言,军机在执行某些模拟攻击时的特殊飞行轨迹和飞行剖面是最容易判断的。比如轰炸机、攻击机进行临空俯冲轰炸攻击时,它的飞行航迹首先会向目标降低高度,然后拉起,或者超低空穿越舰艇上空。这种俯冲、拉起可以被视为比较明显的模拟攻击行动。由于在视距内,距离很近,而且多会穿越舰艇上空,这种模拟攻击具有较强的敌意。但按照西方媒体的说法,中国军机远在距离美国航母400公里以外,发射远程反舰导弹时也不需要载机做出特殊动作,非要说它是针对美国航母实在过于牵强。
其次,通过截收军机传感器的信息也可以判断是否进行过模拟攻击,但这一点也不容易做到。例如军机发射反舰导弹或者制导炸弹时,通常会启动雷达、激光照射器对目标进行探测、跟踪和照射,然后进行火控诸元计算。但这种特征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明显。此前日媒曾炒作“中国军舰火控雷达照射自卫队舰艇”,军舰的火控雷达或防空导弹的制导雷达进入跟踪模式或模拟发射导弹后,雷达信号会有比较明显的变化。而反舰导弹模拟攻击时,对海搜索雷达的信号特征变化不大,搜索雷达实际上只需要测算出目标的位置和速度即可。有些反舰导弹甚至不需要机载设备锁定目标,而是通过卫星、侦察机等机外情报系统提供的目标数据,由操作人员向导弹输入即可。这样的模拟攻击方式,几乎无法从外部得到确认。
还有一种判断方式是通过无线电,监听到对方轰炸机和地面之间的通信内容,其中可能包含关于攻击指令的信息。但各国军机执行敏感军事任务时通常会保持无线电静默,即便通过无线电联络也多使用加密频道、暗语,或者通过保密度更高的数据链通信。英国《金融时报》提到“在座舱对话中听到轰-6K轰炸机飞行员确认针对航母进行模拟瞄准和发射反舰导弹的命令”。但实际上飞行员和武器操纵员的座舱内对话是通过机内通话器进行的,从外部根本无法监听。从这一点看,《金融时报》的相关报道缺少基本的专业性。
西方媒体“碰瓷”解放军?
专家表示,西方媒体的相关炒作完全是对解放军的“碰瓷”。根据国际公约,两国海空力量在海上遭遇时,不得进行模拟攻击等有敌意的行动。西方媒体想以此暗示“解放军富有攻击性的表现违反国际法原则”。然而按照“商业内幕”网站的报道,美军表态恰恰证明中国轰炸机未对美国航母实施攻击,而且双方距离非常远,根本算不上遭遇。专家表示,当时中国军机距离美航母超过400公里,不但超过反舰导弹的射程,也超过常规机载对海雷达的探测距离,因此对于“雷达看不到、导弹够不着”的航母如何实施模拟攻击?
专家表示,即便美国真的监听到中国飞行员关于发射导弹的无线电通信,也只能说明中国轰炸机当时进行过模拟发射,但这并不意味着是在瞄准400公里外的美国航母。专家表示,在远航训练中的模拟发射是轰炸机的基本训练课目,这和针对特定目标的模拟攻击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美国军方指责中国军队在南海进行正常的训练是破坏稳定,更把美国航母“不远万里”跑到南海挑衅说成是“航行自由”,毫不掩饰其“双重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