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从35岁到77岁,中国人均预期寿命70年变化从何而来?
http://www.CRNTT.com   2019-08-20 08:58:28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也是21世纪上半叶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人口健康压力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因此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以及政府向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也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

  新中国成立初期,疫病横行,缺医少药,农村卫生基础十分薄弱。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确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和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在此背景下,各级医院临时组建下乡巡诊医疗队,去农村为农民治病。

  50年代到70年代末,我国逐步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培养了一支适合农村卫生工作需要的乡村医生队伍并发展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副司长诸宏明:这个就是我们俗称的三大支柱,或者是三大法宝,通过这三大支柱为发展中国家的初级卫生保健策略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为我们国家国民的健康水平提高做出了贡献。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重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傅卫:更加注重怎么给医疗机构更多的经营自主权,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发挥社会各界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扩大医疗卫生的资源。

  经过长期发展,我国建立了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乡乡有卫生院、村村有卫生室,每个街道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以上的居民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

  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副司长 诸宏明:原来主要是注重防治一些急性传染性疾病,现在我们除了要做好传染病的防控外,还要应对老龄化,做好慢病的防控。现在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让居民能够享受到基本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

  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概括了“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新38字方针。他要求,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不断完善制度、扩展服务、提高质量,让人民群众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

  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还有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医疗保障。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医疗保障方式主要是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和农村合作医疗;1988年,中国政府颁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2003年,新农合试点开始,当时的居民医保覆盖率约30%左右;2009年,新一轮医改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面;自2011年以来医保覆盖率基本维持在95%以上;2015年至今,连续三年参保率超过98%。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新一轮医改以来,个人卫生支出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由深化改革前的40%下降到28%。这个数字的变化直接反映了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感受,体现了群众的获得感。

  从活下来到活得长,还要活得好,人均寿命延长的背后是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也是医疗保障的不断进步。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医疗卫生资源如果平均到每一个人头上并不充裕。这就需要通过改革创新,来完善制度、扩展服务、提高质量。而除了致力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中国政府还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并启动了健康中国行动计划,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健康中国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每一位公民努力。努力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在响应国家的号召,就是在为建设健康中国做贡献,为人均寿命的延长做贡献。

   来源:央视网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