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门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院长、特聘教授陈益源。(中评社 高易伸摄) |
中评社金门8月18日电(记者 高易伸)有关金门与厦门的千丝万缕,金门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院长、特聘教授陈益源接受中评社访问从“文学的角度”切入并带到认同的问题上。陈抛出“金门文学何在”以及“金门文学是不是台湾文学”两个提问。他给的答案则是,“既在金门又不在金门”、“既是、又不是”。为何会有如此奇怪的问题与吊诡的答案?他说,因为金门的地理位置、现代文学甚至认同本身就是如此特殊。
此外,陈益源说,1937至1938年间日军占领金厦两地导致“侨汇中断”,更发生许多厦门孩子被卖到金门的故事。这些故事应该趁我们还来得及的时候把它纪录下来。
陈益源曾任台湾文学馆馆长、成功大学中文系特聘教授、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等职。今年二月借调至金门大学担任人文社会学院院长,学术专长领域涵盖古典小说、民俗学、民间文学、越南汉文学等。陈出版专著25部、编着专书50余种,获颁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奖章、越南社会文化贡献勋章等,长期投入民间信仰、闽南文化与金门学的跨国跨领域合作。
对于金门的特殊性、历史性与认同感,陈益源指出,金门素以闽南文化、侨乡文化、战地文化闻名于世。两岸处于战火之时,金门是最前线,但当两岸希望和解共融之时,金门又是一块搭建友谊之桥的跳板。
陈益源说,我们的治权及于台澎金马,他虽不是金门人,但却时常设身处地为金门着想。他相信金门人在认同上一定带有许多无奈,因为政治上的因素不是金门人能决定的,也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去尊重金门人的想法。金门人如何思考两岸关系,或对两岸发展抱持着如何的期待,他认为台湾当局应该多问问金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