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中国力量,集世界智慧,是这次规划编制秉承的理念。编制过程中,各专业、各部门彼此协作,深度参与,充分协商,体现了开门编规划的原则。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朱子瑜说:“系统整合、专业协同、部门联动、上下反馈,这是这一次新区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比较明显的特点,发改、国土、环保、建设、水利、交通、教育、文化、地震,还有铁总等各个部门都进行了深度参与,幷且对规划当中涉及到的各个专项规划逐一进行认真的审查,确保了新区总体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和纲要相比,总体规划在近期建设目标、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新区城乡空间布局和“三线”划定等重点内容上,进行了深化细化。对雄安新区如何实现绿色低碳、数字智能和创新发展,单独做了深化设计和研究,形成了重要的规划内容和规划安排。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殷会良说:“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给划定了。今后雄安新区国土空间大的格局给定下来了,除非有重大工作,有些新的安排会按照法定程序来进行调整,一般就不允许再调整了。”
从2017年秋季开始,新区启动了以建立城市森林为目标的“千年秀林”工程,与传统的城市造林不同,新区的“千年秀林”以近自然林为主。这一片片绿色将是未来新区各板块之间的重要生态缓冲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曲久辉说:“生态空间的构建在规划中有一个突出的特色,就是要形成未来的蓝绿空间。蓝色空间主要指的是白洋淀湿地和河道,规划当中占比要不低于21%。绿色空间指的是像森林斑块、植被,在整个规划过程中考虑到环白洋淀、环起步区、环新区会形成一个‘一淀三带多廊和九片’这样一个生态格局。”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是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在随后发布的《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当中,生态空间的恢复与管控,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亮点。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单保庆说:“我们要建立生态空间分级管控,支撑这个办法的实施,首先要建立生态空间的管控平台,严格落实生态保护要求,把生态环境的政策和法规制度健全,这样就可以支撑整个生态空间管控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