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海水稻”与5G正在创造绿色高能农业
http://www.CRNTT.com   2019-11-05 08:54:43


  中评社北京11月5日电/袁隆平院士第三代杂交稻的测产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杂交稻的威力,当然更大的威力来自于杂交稻背后所导引出的中国农业发展道路的威力,也就是说,现在中国的杂交稻已不仅仅是一种农作物,它已经成为我们观察农业发展道路最重要的出发点和支点。把袁隆平院士的杂交稻放置在美国和欧洲风起云涌的工业化农业的大背景下,我们会充分感受到杂交稻背后正在成型的立体化的中国未来农业发展道路。

  把杂交稻看成一种被改良的作物品种显然是非常狭隘的,它在袁隆平院士手中已经变成了一种水稻性状的通信机制,这种机制就像中国率先在全球落地的5G通信方式一样。5G把万物推入到通信的范畴之内,人类和自己的生活环境具有了全面的可通信性。袁隆平院士的杂交稻可以实现所有现有水稻品种的性状通信,这种生物性状的通信将为更广泛的特色水稻种子的诞生奠定基础。这是有史以来人类第一次对水稻种子的最大范围的解放,同时这也是对种植条件的解放,在种子与不同的种植条件互为对象的前提下,这两种元素在历史上的内卷化状态被双双地打破了,种子与种植条件运动了起来。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作为杂交稻之一的“海水稻”的种植面积开始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盐碱地中快速落地生根,水稻优质性状配比的普遍性正在广阔的“非农用地”中展开。具备水源条件并可以先期供改良种植水稻的盐碱地在中国大约有一亿亩,这将是最近10年“海水稻”这种耐盐碱稻的主战场,从这个意义上说,“海水稻”在重新定义农用耕地。与此同时,我们也会发现,为控制盐碱地盐碱度的需要,盐碱地已经变身为数字化土地,这就意味着这些盐碱地已经基本实现了数字化,整个土壤已经变成了透明化、可通信的土壤。

  当然,被统一到这个土地数字系统中的还有几乎全部的涉农要素,可以预计的是,未来被改造的一亿亩盐碱地将成为全球面积最大的数字农业基地。我们将会看到这些从未被开垦的盐碱地正在成为中国农业发展道路试验的“农业开发区”,未来中国18亿亩耕地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值得期待,一亿亩盐碱地都可以被改造为数字良田,优质耕地整体的数字化改造将变得更为容易。

  华为的通信技术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完全延伸到农业的土壤中,“海水稻”的首发地青岛城阳区明年的种植面积将超过一万亩,这个最初的“海水稻”种植地块是耐盐碱水稻和盐碱地改良技术与土地数字化技术的交汇之地,它在本质上是作物品种改造和土地数字化改造的结合体,从未来的意义看,它就是中国未来农业模式升级探索的“井冈山”。中国作物种子的杂交改造和土地数字化改造的交汇对接将在全球打开一个巨大的新农业革命的想象空间。

  有西方学者把欧美的农业进程描述为“失控的农业”,这主要表现为种子的失控和种子生长环境的失控。种子脱离了种子的类别范畴,成为完全对应高产的多基因拼接的复合体。大规模种植单一农作物,不轮作不间作,病虫害完全依靠化学杀虫剂。农业发展完全移植了工业的大规模生产模式,种植业成为建设在农田里的工厂,农业生产完全变为一种工业生产。农业被从农业环境中完全抽离出来,它好像成为一种单一的经济活动,自然从农业中退出,农业演变为以种子和土壤为载体的工业活动的肆虐。

  工厂形态已经基本主导了美国的农业,美国是全球农业工业化最为彻底的国家。在农业工业化最为明显同时又保有数量众多的小型农业主体的德国,农业工业化和农业生活化的两种农业伦理正在激烈博弈,但从宏观农业政策走向看,农业工业化仍将主导德国乃至欧盟的农业政策。

  从发展观的角度看,全球农业的真正对手是环境,也就是说,农业到底是从属于环境还是环境从属于农业。工业化农业带来了种植业本身的高收益,但它对空气、土壤和水体污染的外部性成本远远大于农业的产业化收益。比如说德国因去核电化而选择用玉米发电的生物清洁能源引导了大规模的玉米种植,这与其说德国是在走一条清洁能源的道路,不如说是选择了另外一条高污染的能源道路。因为工业化的玉米单品种大规模种植导致的环境污染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清除,这种产业政策加重了农业外在排放造成的污染程度。

  农业与工业化成为纠缠不清的发展路径矛盾,欧美展现了这两个轨道的平行方式,大量的农业工业化问题的副作用正在引起大范围的忧虑和社会教育,这种教育正在成为一种对农业工业化的拷问。

  袁隆平院士、华为以及青岛九天智慧农业集团在青岛城阳区的盐碱地中的探索回答了这种拷问,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探索实际上是可以解构这种拷问的。青岛城阳模式不是简单的种子生产、通信、农业数字化这三类社会职能的组合,而是从农业形而上的维度展现了人类未来的农业伦理、农业的产业形态以及农业道路问题。杂交稻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现在还没有一类种子能在全球起到这样的结构性作用。目前中国杂交稻种植面积占全国水稻总面积的五成多,杂交稻比常规稻增产20%,每年增产的粮食可以养活7000万人。截至目前,杂交稻在国外的种植面积达700万公顷,种植面积最大的印度有200万公顷。随着杂交稻在全球种植范围的扩大,它将极大提高全球粮食供应水平,降低欧美式工业化农业的推进速度,从一个侧面来看,它已成为全球农田减负的一个主要推手。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