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张燕生:疫情过后逆全球化可能出现最坏场景
http://www.CRNTT.com   2020-05-14 00:13:18


张燕生(IFF线上直播截图)
  中评社北京5月14日电(记者 李娜)国际金融论坛(IFF)日前线上举办2020年第六次研讨会——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化。国家发改委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张燕生在发言中表示,逆全球化和新冠疫情叠加以后,我们可以观察到出现了一个“去中国化”的趋势,新冠疫情应该是人与病毒之间的斗争,但是在我们联合防疫和防控的过程中,人和人之间的斗争却更加激烈,比如在疫情蔓延过程中,大国之间的甩锅、追责和索赔,疫情政治化的现象愈演愈烈,因此,新冠疫情不但会产生全球层面价值链供应链的中断,而且会使逆全球化的形势进一步恶化。

  张燕生从全球化“三元悖论”切入,指出由于区域和全球治理能力有限带来的国家和国际不公加剧,导致逆全球化抬头和去全球化加剧。基于规则、基于对等、基于包容的分歧和冲突明显加剧,将改变未来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的走向,在这种情况下,疫情结束以后“去全球化”、“去中国化”有可能出现最坏的场景,可能是科技“脱钩”、规则“脱钩”和产业“脱钩”,也就是可能出现一个世界,两种科技、两种规则、两种产业等等。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下一步那么中国是更加内向,还是更加的开放?张燕生表示,相信在这个环境中,中国下一步仍然会是更加开放。

  从过去40年我们可以看到,对中国人来讲,什么叫对外开放?张燕生认为是“引狼入室,与狼共培养狼性”,对外开放的本质则是会促使国内的体制机制发生变革,对外开放的动力从来都是充满危机、挑战、和对抗。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当前形势下,中国会做出一些适应性调整,但是中国仍然会坚持开放,因为我们民族文化的特点,开放才有生命力,封闭,生命力就会萎缩。

  对此,张燕生表示,下一步我们需要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开放和中国特色的关系究竟是什么?从国际上看,中国特色就是另搞一套,中国特色就是另起炉灶。所以究竟什么是中国特色,实际上是需要我们在理论、政策和战略上说清楚。

  第二个问题,开放和自主可控之间的关系。因为下一步对中国来讲,可能面临全球化时代形成的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发生颠覆性改变的场景。

  第三个问题,涉及到粮食和能源安全。在“去全球化”、“去中国化”、去产业链联系的环境中,其实是考验我们未来的大国关系、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变化的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讲的百年未有之变局,我们现在和未来很可能出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曾经发生过的各种场景,可能会在今天和未来重现。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张燕生表示,还是保持平常心、尊重诚意、尊重规律、尊重自身逻辑,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