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网评:美中国政策的演变 敌友、迎合到短视
http://www.CRNTT.com   2019-04-27 00:27:13


  中评社纽约4月26日电(作者 张一飞)美国媒体近年来显然在对中国的新闻报道和政治评论上有明显的改变。近日在外交事务杂志 (Foreign Affairs),连续看到几篇讨论中国问题的文章,“美国如何在南中国海加把劲?”,“一带一路的反弹现象“,“为何欧洲开始对中国强硬?”,使我不禁对美国历年来的中国政策作了些分析。在假新闻充斥的今天,我们不能盲信媒体,尤其是政府政策改变中推动的文宣,如果任由文宣误导,必有不幸后果。此文就根据历史事实和东西哲学文化的不同针对美国中国政策的演变作一客观的分析和评论。

  孙子兵法是世界著名的军事战略兵书,中外军事家和政治家都对孙子理论非常尊敬。除了用兵作战的谋略和计术,孙子兵法还是一部外交和国际关系的哲学著作。孙子曰: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孙子的哲学是打仗是最终不得已的选项,外交和国际关系政策在国与国竞争中至为重要,不用兵而赢是至高目的,军事力量应作为后盾。这种哲学对中国将领和领导者影响很大,所以中国数千年历史中,避免的战争远多于发生的战争, 非常不同于欧洲或西方的历史。

  在观念上比较,西方的军政领袖人物似乎多相信‘修昔底德 理论‘,大约400BC古希腊传下来的战争历史的记录和分析。竞争的国家最终会走向战争,由崛起的国家向存在的强国挑战。当今中美就被视为这种情况,Graham Allison 就写了一本书讨论它 (Destined to War: Can America and China Escape Thucydides Trap? 2017). 另外一本经典的西方军事著作(On War, by Prussian general Carl von Clausewitz, 1780-1831) 却说: 战争不必要有所目的,而是政治和政策的工具。这与孙子警告不要随意打无目的的战争是大相径庭的。Clausewitz 说:“战争的最后结果是使敌人政治上变成无助,军事上完全崩溃。”这与孙子把军事力量做为后盾,防备而非攻击,以求不战而用外交和政策得胜是不同的。
 
  孙子只是中国历史上许多哲学家中的一位主张相似的理念,专注于维持和平及和协的世界。这种理念帮助了中国和中华人民团结为一个国家,尽管从春秋战国(~500BC)到现在中华民族一直有许多不同民族并受到很多外族的侵侮。中华民族一直厌恶战争向往一个大同和协的世界。很不幸的,在中国近代两百年(~1797-1997 香港回归中国之年), 中国逐渐衰弱受侵以致被西方列强及日本帝国霸占。中华人民在极艰苦的环境中挣扎想更新建国,被外人讥笑为东亚病夫,中国被讥讽为无军事力量,无外交能力的次殖民国家。可悲的是,中国是从世界第一经济大国衰败下来变成侵略强国屠夫沾板上的肉块。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