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施政重点是民生
谈个人经历
留学经历加深国家概念
《北京晨报》报道,梁振英说:“我出生在1954年,是甲午战争之后的第60年。我父亲出生在辛亥1911年,我姐姐出生在1949年。这些年份在我长大的过程中,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历史定位。”谈及上世纪70年代赴英留学,梁振英说,正是这一段离开香港的求学岁月,让他对国家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那个时候一帮同学都经常想,怎么可以用自己所学为国家做贡献。那三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谈一国两制
香港获得巨大发展空间
谈起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梁振英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1997年梁振英出任全国人大香港筹备委员会副主任,为此他经常走访社区,听取民众意见。当时有的香港市民有顾虑,认为7月1日回归后将不会再使用港币。“回归15年,港币跟内地人民币并存,一个国家有两种货币,我们用事实证明了是完全可行的。这个例子说明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和可行性。”
梁振英说,内地给香港人巨大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香港企业在内地的渔业、农业、矿业都占有一席之地。“这个发展空间非常广阔,条件非常好。
谈未来施政
重点在民生 贴近民意
谈及自己未来的施政打算,梁振英郑重地说,未来五年,特区新政府的施政重点将放在解决民生领域的问题,“一方面,我们要维持楼价的稳定,同时应该适当增加土地供应量,希望可以调节房地产市场;一方面是医疗和老年化的问题。这三个问题都是民生问题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梁振英说:“正道是每一个政府、每一个从政者必须严格遵守的一个理念,包括向人民负责、廉洁奉公等等。我们执政者要向人民开诚布公。我要求我的团队,更要求我个人,在施政过程当中贴近民意,了解民情。这些都是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