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警惕全球疫情升级带来的外部风险
http://www.CRNTT.com   2020-03-24 09:22:19


全球疫情已然升级,中国需要加大对外部疫情输入的防控,警惕外部经济条件恶化的风险给中国经济带来多重冲击。
  中评社北京3月24日电/目前,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开始逐步显现,全球制造业边际弱企稳进程中断。中国2月份的制造业PMI指数下跌至35.7,非制造业PMI指数下跌至29.6,同比分别下降27%和45%,创下自统计以来的最低值。

  金融时报发表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谭小芬,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王睿贤文章表示,当前制造业PMI下行以短期因素为主,疫情过后的反弹概率较大。从新增确诊数量和治愈数量来看,疫情在国内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国内生产开始有序恢复,全国范围内复工率达到90%左右,整体趋势向好。但疫情在国外扩散情况开始加重,一方面是日本、韩国、美国、意大利等发达经济体的新增感染人数加速上升。另一方面,各国应对疫情能力呈现差异化。各国普遍缺乏中国政府封城、停产等以牺牲一定经济增长换取社会稳定的雷霆手段,同时不具备中国在政治制度方面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WHO公开表示疫情已成为全球大流行病。部分国家政府无力控制人口流动给疫情传播已导致经济全面衰退带来更大风险。全球疫情已然升级,中国需要加大对外部疫情输入的防控,警惕外部经济条件恶化的风险给中国经济带来多重冲击。

  疫情对全球经济冲击较大 金融市场风险上升

  文章介绍,从全球传染病的历史来看,21世纪全球爆发的三次大流行病分别是2003年的非典、2009年的H1N1流感和2014年的埃博拉。据测算,三次流行病给全球带来的经济损失平均在500亿美元左右,拖累当年世界GDP增长大约0.1%。但此次疫情传播的广度和深度相较前三次疫情都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中国是感染的重灾区,中国GDP占全球GDP的比重已经由2003年的4%上升至2019年的16%,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了30%,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程度会显着高于之前的疫情,为世界经济带来了较大不确定性。同时,之前三次的疫情暴发仅集中在局部地区,没有形成全球范围内的大扩散。但此次疫情开始呈现向世界范围扩散的趋势。受疫情影响,金融市场恐慌情绪开始蔓延,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疫情冲击叠加OPEC+会议谈判失败,原油期货下跌将近50%。各国的股市波动增大,道琼斯指数波动率增幅超过200%。国际黄金、白银价格保持平稳微降,反映出全球金融市场的避险情绪较重。全球金融市场震荡剧烈,部分国家主权债务出现违约,或有爆发全面金融危机的风险,需密切关注全球的疫情发展给中国带来的外部环境的变化。

  需求端受阻 外需或不及预期

  文章分析,2019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31.5万亿元,其中出口总额为17.2万亿元,同比增长5%。2020年1、2月由于全国多数企业都处于停工状态,出口受到的影响较大。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2月末继续回落1.6%,其中韩国、欧洲、美东、美西等航线的回落幅度相对较大。首先从出口分项上看,货物出口受各经济体的经济复苏状况影响较大。2月份全球PMI指数为47.4,降幅明显。制造业景气指数下行带动货物出口不确定性上升。服务贸易方面受疫情影响显着,1月份的服务出口同比下降27%。随着旅游、交通等服务业的疲软,以及全球范围内人口流动的管制,2月份回落幅度更大。2016年至2018年旅游出口金额平均在410亿美元左右,按照平均值推算,2020年在旅游出口上的损失将在100亿到200亿美元左右。从出口国家来看,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韩国、日本、意大利三国占中国出口总量的11%左右。从出口产品结构上看,中国对外出口主要以机电设备、纺织原料与纺织品、贱金属及其制品三项为主。对日本、韩国的出口占比较高的是纺织原料、纺织制品、化工原料和食品饮料。疫情全球范围内的升级可能会导致国外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停工停产,同时悲观预期下的投资下降导致机电设备的需求推迟。纺织品和食品饮料方面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除此之外,美国作为中国的第一大出口国,占到出口总量的19%,其疫情发展情况是中国外需的重要变量。美国方面的疫情目前不明朗,隐患较大。美国经济以消费作为主导,家庭消费占到GDP的70%左右,新冠疫情带来的消费停摆对经济冲击较大。

  产业链外移风险下降 断供风险上升

  文章认为,当前疫情在全球升级的进程中,需密切关注各国的防控力度以及企业停产停工情况。由于医疗资源的稀缺,口罩产能不足导致部分国家可能存在停产停工的现象。目前韩国、欧盟等经济体已全面限制口罩的出口,反映了国内的口罩供给不足。未来疫情如果进一步升级,部分国家由于防控措施不到位、检测措施难以落实而导致工业生产可能进入被迫关停阶段。目前从外贸企业的数据上看,海外的疫情与锁国将严重影响中国的外贸。长三角、珠三角复工率达到90%以上,但由于生产订单较少,开工率只有30%左右。因此我们判断,中国目前产业链外移风险下降,断供风险上升。根据疫情严重的日本和韩国地区的贸易结构,韩国在储存芯片市场占有主导地位,核心零部件细分领域的市占率超过72.7%;日本在半导体制备原材料领域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其中硅晶圆在全球市场占到57%,光刻胶占比达到72%。除此之外,日韩在智能手机面板全球销售额占比达到51.8%,尤其是韩国三星在智能手机面板领域具有一定的垄断地位,短期内较难产生替代。中国下游的半导体行业、消费电子行业均面临着一定的供给冲击。除高新技术行业之外,传统行业如汽车制造当中的金属、橡胶化工、机电设备等项目也与日韩主导的原材料和中间品有关。中国从日本进口的机电产品占到全部自日本进口产品的43%,向韩国进口的机电产品占到所有自韩国进口商品的54%,机电设备对日韩的依存度相对较高。需要警惕日韩疫情升级对中国产业链的冲击。可以考虑加大相关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国内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主体。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