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2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全国政法机关深化制约监督体系改革
http://www.CRNTT.com   2020-08-31 11:25:43


 

  “真是太方便了,我的案件处在什么阶段,每一步的办案流程、所有的法律文书都能看到。”前不久,广州市民李先生因一起合同纠纷到法院起诉。他通过手机点击进入“广州微法院”小程序,很快就收到系统推送的立案通知、开庭提醒。

  “我们提供30多项流程信息‘刷脸查询’、六大类节点信息自动推送,当事人可随时掌握案件进展、实时监督司法工作,实现了从被动查询向全程跟踪、主动公开、单点推送的转变。”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案管办副主任吴晓炜说。

  如今,庭审直播、裁判文书上网已成为常态,不上网、上网后撤销均需说明原因、严格审批,确保司法裁判经得起“围观”。2019年,全国支持网上开庭的法院占法院总数的58.2%,全国法院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率达到99.5%。

  “拓宽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的渠道,规范投诉的受理、转办、督办、反馈、评价流程,让人民群众更多更有效地参与、监督和评判执法司法工作。”中央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主动把执法司法活动依法向当事人和社会公开,才能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司法腐败无处藏身。

  如何进一步完善针对执法司法活动的社会监督机制,此次会议也做了详细说明。一方面,建立健全执法司法人员与律师互督互评机制,健全检察机关听证审查制度;落实公安机关执法告知制度;健全减刑、假释等案件信息及时向在押服刑犯人及其家属公开的制度机制。另一方面,细化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范围、庭审程序、评议规则,明确人民监督员参与检察机关办案活动的案件范围、程序和权利。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