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孙若怡析当代台湾社会亲日情结历史根源
http://www.CRNTT.com   2019-04-25 00:25:02


台湾中兴大学历史系所主任兼所长孙若怡(中评社 张爽摄)
  中评社北京4月25日电(记者 张爽)中华文化与高等教育交流协会理事长、台湾中兴大学历史系所主任兼所长孙若怡在“两岸融合视野下台湾史论坛”上发表观点称,日本殖民统治51年加上国民政府接收并治理74年,台湾与祖国大陆已有长达125年的分离。在这段长达百余年的时间里,日本的皇民化政策、国府初期的反共抗俄以及李登辉时期的台独与去中国化政策,诚然积淀并深化了日本人对台湾的影响力。不过,二战后日本政界中极右派军国主义势力,始终怀有将台湾再据为己有的野心,从而自经济、文化与政治各方面,积极对台湾加诸全面而强势的作为,致使台湾社会产生了极其浓重的亲日情结。

   孙若怡,《海峡评论》编委、撰稿;前稻江科技管理学院校长、学术副校长,中兴大学历史系所主任兼所长;95课纲审查委员;98课纲与101课纲编修委员;马英九总统任期内《十二年国民义务教育社会领域历史科课纲》召集人;中华文化与高等教育交流协会理事长。

   日本殖民统治的影响

   孙若怡认为,日本殖民统治对台湾社会亲日情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皇民化政策。1936年9月,小林跻造总督上任后,提出了统治台湾的三原则:“皇民化、工业化、南进基地化”。其内容包括台湾人改日本姓氏、推行“国语运动”、“寺庙整理”与“正厅改善”等,提升台湾工业水准、发展军需工业,建设台湾成为日本执行“南进政策”的基地。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后,为了配合日本本土的“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台湾总督府开始调整对台方针,并推行了一系列强制同化的政策,以抹去台湾人对中国的认同;皇民化运动便是这种环境下的产物。

   孙若仪说,皇民化运动基本上分成二个阶段推动:第一,“国民精神总动员时期”(1936-1940),重点在于“确立对时局的认识,强化国民意识”。藉由各种思想宣传与精神动员,致力于消弥台湾人的祖国观念,灌输大日本臣民思想。第二,“皇民奉公运动时期”(1941-1945),主旨在彻底落实日本皇民思想,强调挺身实践以驱使台湾人为日本帝国尽忠。日本人为强化组织功能,成立各种奉公会团体强迫台湾人民参加。

   孙若怡认为,皇民化政策内容包括1、推行日本语言,限制对原着地语言的使用;2、更改使用日本姓氏;皇民化时代改日本姓的公务员,较有升迁机会,比如李登辉改名为“岩里政男”。3、要求一般人民对日之丸国旗表达敬爱,并要求齐唱君之代国歌。4、穿和服等日式服饰、住日式房子,同时也要每日向日本天皇的居所膜拜。5、放弃台湾民间信仰,改信日本神道教并参拜神社。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