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云观展:开启公共文化新空间
http://www.CRNTT.com   2020-05-17 11:34:36


  中评社北京5月17日电/据人民网报道,“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是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主题聚焦对博物馆自身定位和功能的新思考,旨在回应当代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吸引全社会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健康发展。如今,从线下免费开放到线上“云观展”,博物馆文化传播渠道更加便捷,传播形式更加多元。在尊重和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和谐共存的价值追求中,各种类型的博物馆该如何持续发力,进一步释放潜能?

  创新形式 服务大众

  近期,传播阵地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各种各样的“云观展”出现在国内大大小小博物馆的云端。

  据国家文物局统计,仅春节期间,博物馆系统便推出“云展览”2000余项,阅读量超50亿人次。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前后,国家文物局将首次尝试采用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传播方式,对第十七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终评汇报会、“青年视角——多元和包容的博物馆”论坛、中国主会场活动开幕式和主旨论坛以及“博物馆之夜”活动,进行网络直播或话题推送。云传播,成为文化供给新风尚。

  当屏幕代替展厅,手指移动代替脚步探访,“云观展”在丰富审美体验上迈出了新步伐——在云端,展览突破时空限制,以不落幕的形式,重建起个体和社会的文化联结;展品以可供放大和任意角度翻转的互动输出方式,满足了观众细细欣赏的需求;同时,像故宫博物院的“全景故宫”和“V故宫”,利用虚拟现实等技术,全方位呈现更多开放区域与未开放区域,文化阅读空间被大大拓展……这些多角度、多维度的体验,无疑都是“云观展”对线下看展的补充和延伸。

  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各大博物馆联合抖音、淘宝等社会力量开启线上“直播”,首都博物馆推出“首博电台”……一种新的传播生态正在形成,吸引众多网友关注。这种传播生态,进一步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策展人、学者以及文博“大咖”等专业人士的积极参与,提高了知识普及率,提升了文化生产力。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