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为高收入国家是全中国的期待,中等收入陷阱则是一道中国崛起过程中需要跨越的障碍。 |
中评社北京1月28日电/近日,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称:“从现在开始到2022年前后,是中国经济由‘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的冲刺阶段。接下来如果能保持年均6.2%的实际经济增速且汇率基本稳定,那么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中国将在2022年前后跨越门槛,步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特约评论员刘波文章表示,成为高收入国家是全中国的期待,中等收入陷阱则是一道中国崛起过程中需要跨越的障碍。历史上日本、新加坡等经济体顺利地在短时间里转型成为高收入国家,而很多中等收入国家则失去进一步增长的动力,举步维艰,尤以拉美国家为典型。转型成败的背后不仅仅有经济因素,也包括政治与社会因素,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一个国家不仅要在长时间里维持快速增长的能力,而且要让社会更具包容性,让经济成果能更多地为普通社会成员分享。日本等国家的成功经验是在增长到一定阶段后重视广大民众的权益,让民众的获得感与生活稳定性水涨船高,拉美国家未能突破陷阱的重要原因则是在剧烈的贫富悬殊状况下出现诸多社会治理问题,整个社会陷入剧烈的波动和内耗之中。
文章提出,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避免陷入高端产业方面无法和发达国家竞争、低端产业方面无法和“第三世界”国家竞争的局面,中国当然需要不断进行产业升级,沿海地区向国际产业链上的更高环节攀升,一些产业逐渐向内地转移,以寻求更佳的产业布局并缩小地域发展差异,培育经济长期快速增长的腹地。此外还需要很多因素,比如加快创新、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并保持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外资持续流入,等等。总体上,这依赖于以市场为基础配置资源,让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在自由流动中发挥出最大的价值。尽管高速增长很长一段时间后略有放缓是自然现象,但只要能继续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态势,中国就具备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条件。
另一个条件则是,中国需要在提高增长的包容性方面下功夫,通过社会政策等手段创造出机会均等的普遍性条件,通过社会保障体系来保护最弱势的群体,改善其处境,使其不至于太多遭受经济波动等因素的冲击,同时要注意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等目标的平衡。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更多蕴含公平价值观的追求,与着眼于效率的促进增长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比如,通过户籍改革等促进劳动力流动,让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市民化,这不仅是市场发挥基本的资源配置作用的一个方面,也具有增强增长的包容性与普惠性的意义。因此,应该将这两方面的努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多用辩证法的思维看问题,走一条最为平衡的道路。
应当说,近年来中国已经出现了很多令人乐观的迹象,表明中等收入陷阱并不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也不是中国必然陷入的宿命。比如居民收入水平不断上升,出现了配置较为合理、兼有低中高端的消费格局,形成了规模大且有深度的国内市场;服务业的占比不断扩大,一些高端服务业涌现,经济增长不再过度依赖于制造业;经济繁荣从沿海地区向内地扩展,内地民众幸福感提升,社会秩序稳定;大量的中国企业勇于创新,出现一批具有全球性声誉的巨型科技企业,将影响力直接投射到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海外,代表着创新能力的知识产权申请量长期连续增长,等等。尽管目前存在着去杠杆化和完善金融制度等多方面的挑战,但这些更多是改善发展质量的问题,而不是决定整体经济命运的问题,所以中国拥有充足的机会。
文章指出,国际形势处在一个转折期,站在目前的节点上,吸取全球性经验为我所用至关重要。中国要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转型失败中汲取教训,既不要盲目自大也不要盲目照搬发达国家的做法;中国也应该考察发达国家面临的困境并未雨绸缪,尤其是要注意到贫富差距过度拉大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提前采取措施缓解社会不平等。这样的话,中国将不仅能绕过中等收入陷阱,而且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新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