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精准施策推动能源业高质量发展
http://www.CRNTT.com   2020-04-05 09:03:05


 
  能源政策总体上应坚持稳健务实、协同灵活的基调

  文章指出,能源产业属于基础性产业,能源项目一般投资规模较大、建设周期较长,同时能源消费需求具有刚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因此,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能源政策需要立足国情和发展阶段,坚持稳健和务实,避免大起大落。

  目前,中国能源政策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在多元化的能源供应和消费体系中,保持各项能源政策的协同性十分重要,包括能源供应侧与需求侧政策的协同、传统能源清洁化与新能源开发及多能互补政策的协同、能源产业链不同环节或产运储销政策的协同、能源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协同、城乡或不同区域之间政策的协同、国内外资源开发政策的协同等。

  当前,中国依然存在着能源管理体制上“政出多门”问题,一些政策相互冲突和矛盾,执行协调难度较大。当内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及时进行政策调整,增强协调性。在传统的大规模、集中式和标准化的能源生产供应模式下,能源政策主要强调普遍性和统一性。在推动能源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过程中,有必要考虑到地区、行业及技术经济条件等的差异性,增加能源政策的灵活性,不搞或少搞整齐划一的“一刀切”,多鼓励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创造性地开展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事业等。

  科学把握能源业发展趋势和能源政策取向

  文章认为,“十四五”时期是中国能源业发展的重要历史性窗口期,在未来的五年规划期内,能源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处理好能源与经济、能源与环境、局部与整体、近期与远期、需求与供给的关系,统筹兼顾,合理布置,使各种能源在数量和构成上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能源规划的基础是能源供需预测,而制约和影响能源供需预期的重要因素之一则是能源政策。无论是调查能源供需现状,还是预判未来消费需求,皆须考虑政策因素。

  同样,在设计、评价和优化能源供应方案时,也要把政策因素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一并考量。若是在充分考虑现有政策因素后,依然无法满足规划期的能源供需平衡,那么应提出新的政策支持条件,以促进能源开发和节约。

  目前,影响能源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十分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和挑战较多,研究制定能源政策和发展规划,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紧紧围绕加速能源转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的战略目标,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为能源政策的核心,把清洁低碳发展作为能源政策的导向,把建立多元供应体系作为能源政策的重点,把提高能效和节能减排作为能源政策的杠杆,把扩大改革开放和促进技术创新作为能源政策的突破。

  在政策取向上,应坚持和实施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继续实行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消费模式转变,加快建设节能型国家和节约型社会;立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大国内能源资源开发力度,增强能源自主供给保障能力,合理控制对外依存度。

  与此同时,有效拓展能源国际合作范围、渠道和方式,提升能源“走出去”和“引进来”水平;坚持多元发展、清洁低碳的政策,有序推进能源供应多元化、清洁化、低碳化和能源消费电气化、高效化转型,进一步提升清洁低碳化石能源和非化石能源的比重,持续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坚持依靠创新驱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政策,切实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努力打造有利于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