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政策的刺激效果将显现
《金融时报》记者:您如何研判下半年的经济走势?
祝宝良:展望2019年下半年和2020年经济形势,预计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会对刺激基建投资、稳定消费显现一定的效果,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会缓慢上升。制造业投资会低位回升。初步估计,增值税减税约8000亿元,按照企业利润50%用于投资,制造业投资提高两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制造业投资在4%左右。房地产价格过高已经开始挤出消费,并影响我国产业转型和升级。房地产调控政策不能动摇,房地产投资总体上出现减缓趋势,但由于货币政策相对宽松,2017至2018年,土地购置面积增长较大,房地产投资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全年房地产投资增长9%左右。专项债政策调整后,基建投资会逐月增加,预计全年基建投资会增长6%左右。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的滞后效应和六项支出扣除可减税4000亿人民币,按照居民边际消费倾向0.8计算,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可提高1个百分点。综合计算,2019年以来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将在2019年下半年逐步见效,拉动投资和消费对GDP的贡献分别提高0.5和0.3个百分点,内需总体上逐季有所回升,全年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预计在5.5%左右。受世界经济减慢和中美贸易战影响,我国出口会继续回落,全年可能出现零增长,而内需回升会拉动进口增速有所加快,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季走低。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在6.2%左右,2020年为5.8%。如果美国继续加征关税,我国不增加新的刺激政策,2020年我国经济增速在5.2%左右。
价格没有上涨压力。如果石油和铁矿石价格稳定(这两种商品受地缘政治和垄断供给影响难以预测),由于工业品价格的翘尾影响峰值在2019年4月份,从5月份开始,我国工业品价格将稳中趋落。猪肉价格将可能继续上涨,加上消费品价格翘尾的高点集中在今年3至7月份,7月份CPI涨幅应该会继续提高,但核心通胀率会较低。预计全年CPI在2.4%左右,PPI在0.3%左右,物价不会成为稳健货币政策的掣肘。
宏观调控具有更多的操作空间
《金融时报》记者:今年以来已经有超过15个国家的央行采取降息举措。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也走到了宽松的“十字路口”。您认为下一阶段我国的宏观政策将如何进行调整?
祝宝良:2019到2020年,我国经济会继续减缓,目前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改革开放等结构性政策应着眼于2020年,不能寄希望短期内解决我国经济存在的问题。从国际环境看,美国经济走过了长达近11年的增长,扩张周期正在接近尾部,2019年加息的可能性极低。欧洲、日本等经济存在不确定性,英国脱欧和伊朗等区域地缘政治风险的增加。2019年美联储中性甚至偏松的货币政策为我国货币政策提供了更多的操作空间。
第一,货币政策要与经济增速相适应。要做好预期管理,以免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监管政策被市场过分解读。要高度珍惜今年年初的修复成果,通过金融市场的表现来“稳预期”“稳信心”。在“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和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的大方针下,股市价格的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重大。股市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市场预期和信心。股市稳健发展有助于通过权益价值的上升来降杠杆、通过财富效应来促消费、通过托宾Q效应来促进投资、通过赚钱效应来吸引外资并有助于汇率的稳定。
第二,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化财政的民生功能。在增值税减税效果没充分发挥出来之前,要通过“稳基建投资”来稳增长。优先建设有利于带动消费包括文化、教育(职工培训)、医疗、养老、旅游等方面的基建投资。研究发行特别国债,由中央政府直接投资高铁、水利、电信等属于中央事权的基础设施项目,减少地方财政压力,发挥好地方政府专项债的作用。
第三,通过出口多元化对冲中美贸易下滑。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或者区域的贸易量已经占到中国对外贸易量的1/4,提升“一带一路”的市场可以有效对冲中美之间贸易量的下降。
第四,继续加快推进开放政策实实在在地落地,吸引国外资本。“稳外资”带来的国外资本进入中国市场,一方面对激发民间资本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另一方面对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有重要作用。
第五,恢复中美贸易谈判。中美经济贸易是压舱石和推进器。
第六,推动土地和事业单位等领域的改革。放开文化、教育、医疗等行业的市场准入,结合事业单位改革,激活这些行业的供给,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允许城市资本进入农村建设用地市场,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激活农民消费。
来源:金融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