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察哈尔学会:疫情后国际格局的变与不变
http://www.CRNTT.com   2020-05-22 00:28:31


会议截图
  中评社北京5月22日电/(实习记者 冯埴炜)世界总体力量的对比和全球战略格局的变化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凸显,突然暴发的疫情也影响到国际社会的方方面面。在诸多变化中,亦有着不变的规律与趋势。疫情之后的世界将会如何?人类社会在大疫后将如何发展?围绕着这些问题,察哈尔学会20日以“如何研判疫情后的国际关系”为主题举办线上会议。

  会议由常务副秘书长周虎城主持,察哈尔学会首席研究员、中国前驻乌兹别克斯坦大使于洪君,察哈尔学会研究员、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朱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研究生院院长刘宏,上海大学特聘教授江洪学四位学者参与讨论。

  于洪君谈到,大疫之后的社会将在“变”与“不变”的对冲中寻找未来。新冠疫情无差别地对全球二百多个国家造成了巨大冲击。许多国家种族主义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民族与国家利己主义日渐猖獗。一些国家“对抗论”、“脱钩论”甚嚣尘上,国际事务上明争暗斗,令人颇感危机四伏。

  即便如此,于洪君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与趋势并不会被改变,只会进一步巩固加强。第一,人类社会相互依存、命运与共的本质属性不会变,而会继续彰显、强化。在疫情前的G20峰会上,一个全球合作体制的雏形已初步形成。虽然该体制实现效果并不如预期,但在疫情期间,各国都意识到新冠病毒是全人类的挑战,国际间除了相互支持、守望相助别无选择。任何其他路径,都会破坏国际社会整体的努力。

  第二,全球化趋势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必然结果,任何国家都不能回到封闭发展的老路上。经济上互相联系,互通有无是大势所趋。科技强国美国,在制造业方面尚且需要依赖外部市场,我国经济更是如此。世界经济已具备完整的供应产业链。全球产业链未来的秩序、分工、规则或都将重组,这个链条亦可能局部断裂,但是整体必不会消失。在此趋势下,我国应克服急功近利的“小农”、“小贩”意识,以开放包容心态应对疫情后的全球化发展。

  第三,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下,人类社会仍将是多元文明集合体。冷战结束后,世界总体力量对比“东升西降”:中国作为新兴大国在加速走向世界中心;而美国“单极化”的格局逐渐被动摇。世界格局不会由单个力量主导,而将是多元文明彼此竞争、兼收并蓄、各放异彩的舞台。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