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一带一路”与新加坡
——东亚国家与地区看“一带一路”系列之五
http://www.CRNTT.com   2020-01-24 00:12:28


 
  薛:通商中国,它的侧重点在哪儿?

  “通商中国”这个名字容易让人误会,其实,它并不做任何商业或经济项目,而是希望建立个以华文华语为交流媒介的平台,造就一批双语双文化的中流砥柱,保留新加坡多元文化传统,搭建联系中国与世界各地文化和经济的桥梁。它成立的唯一宗旨是帮助新加坡人瞭解中国、认识中国,希望能够在未来与中国经商的过程中提供便利。

  新加坡政府为了一碗水端平,不能给通商中国投钱,否则别的族群会说,怎么把纳税人的钱用于支持一个专门与中国加强沟通的机构。因此,这个组织是由李光耀发起,但由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来筹办,主要由商界资助,自己也办一些自负盈亏的项目,如每年七八月举行的“慧眼中国环球论坛”。既然是商业公司资助,终极目的是方便新加坡人与中国通商,那么,需要在名字中有所体现,因此,就叫了这么一个名字,其实相当容易引起误会,以为它是个商会或商业平台。

  4、您觉得“一带一路”推出后,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及对外投资模式)是否发生了变化?

  许:中国外交政策先发生变化,然后才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八大后,中国外交政策开始发生变化,一个巨大变化是,从当年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到现在“有所作为”而且付诸行动。“一带一路”是这些改变的一部分。

  5、您觉得“一带一路”推出后,中国的国家形象是:变好、变坏、没变?

  许:从新加坡来看很复杂,“一带一路”倡议刚出来时,新加坡就表态支持“一带一路”,没有反对或负面想法。新加坡是发达国家中最早支持“一带一路”的,没有“之一”。但是,2016年发生中新外交摩擦后,对中国的形象形成两种看法。一种是在中国工作的新加坡人,他们的主流看法是认为新加坡不对,因为长时间居住在中国,并且看的都是中方媒体报导的新闻,外加有些人祇是企业中层干部或小老板,自身视野并不开阔,所以就很容易偏听偏信。一种是在新加坡长期与中国做生意的大企业老板,他们的看法就比较中立,因为居住在新加坡会接触到本国的言论解释。

  但是,这两类人共同的态度就是无论中国对错,都不要与其引起纠纷,甚至发生对抗。还有一种是新加坡的反对党支持者,从他们看来,2016年的外交摩擦证明人民行动党(PAP)政府失策甚至无能,他们当然也认为是新加坡政府不对。

  总的来说,中国国家形象在新加坡人眼中应该是好多于坏的。“一带一路”提出后,普遍的看法是“一带一路”有利于本区域,尤其是有利于新加坡。

  薛:新加坡认为中国哪些行为是错的呢?

  比如,中国媒体片面报导说,李显龙在美国说中国不好。其实,李显龙在说完中国后也批评了美国,说美国自己不遵守国际法,就无法要求中国这么做。而媒体仅截取了批评中国的部分,读者一看,感觉李显龙彻底站到了美国那边。

  6、您如何评价中国的南海政策?有利于还是不利于“一带一路”建设?您的建议是?

  许:南海政策和“一带一路”建设没有矛盾,中国是从两个方面分别推进。“一带一路”是一个宏大、长期的倡议,要慢慢推进。在推进的过程中,它给东南亚国家带来经济资源以及做好民心相通,那么东南亚国家可能会在获利的同时,减弱与中国在争夺领土上的抗争,甚至可能稍作让步。所以,我认为这两个行动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推进的过程,最终目标是提高中国在本区域的影响力。

  7、您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如何改进?

  许:很难判断。就目前来看,“一带一路”的有些项目已经开始建设,有些还在谈。某些项目故意冠上“一带一路”的头衔,实际上与“一带一路”关系不大。所以,目前很难判断中国是用力过大,还是过小。不过,中国没有能力、也不应该单枪匹马推进这些项目,要多考虑所在国的需求和人力,甚至要与第三方的投融资进行合作。

  8、您是更欢迎中国的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作为“一带一路”的实施者?

  许:我没有研究过国企和私企在“一带一路”国家投资的比较研究。从直观感觉看,国企和私企都会被贴上“中国”标签,其商业行为很容易被认定为中国国家行为。比如,一篇文章报导,中国私企在欧洲投资港口遭到当地政府反对,原因是担心被用来做中国军港,影响本国的战略安全。这就是将私企投资当作中国的国家行为,等同于可能的军事扩张或者至少是军事存在。所以,对于外国来说,区别国企和私企没有意义。 

  访谈人简介:薛力,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国际政治、中国外交、能源政治、亚洲一体化等。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0年1月号,总第265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