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中国正逐步实现复工复产,经济正在复苏。图为4月15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凭祥物流园一家外贸企业的员工在生产出口海外的电子产品。新华社 |
中评社香港4月30日电/一种共识正在北京的研究界与日俱增,即新冠肺炎大流行将使世界(某些国家)对中国的敌意渐浓,从而侵蚀曾支撑中国蔚为壮观崛起的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这场全球卫生危机使许多中国人想知道,这个国家将如何在疫情引发的国际反冲中继续蓬勃发展。
香港《南华早报》4月28日载文《面临来自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强烈反冲,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将如何变化》,文章说,在一些研究人员和分析人士看来,中国面临的最紧迫挑战之一将是全球价值链重组的加速,该过程或在短期内影响中国就业市场,幷使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长期(重要)角色被相对淡化。尽管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与西方国家存在分歧,但北京决心继续坚定地立足于全球市场。本次疫情被控制后,中国能否保持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抑或被某些国家孤立,将是后危机时期的最重要问题之一。
本月早些时候,重庆市前市长黄奇帆表示,随着疫情暴露有关弱点,全球价值链中的传统“水平”分工正面临调整,或将被某些地域的“垂直”整合所取代。未来产业链上的企业不再是广泛分布在地球每个角落,而是要选择合适的地区。那些容易通达全球交通枢纽且拥有惠商环境的区域将成为未来……只要能证明切实对外开放,拥有先进基础设施和工业实力的中国就有机会提升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中国及世界各国都应重新思考幷做出调整。但重新调整幷不意味着全盘否定,也不可推行逆全球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错误行为。正确做法应该是辩证式地螺旋上升,而非180度大转弯。这种观点与北京的承诺——中国将继续善待投资者幷进一步向外商开放市场——相契合。
尽管对华“脱钩”的威胁屡屡成为新闻标题,但中国仍是全球最大制造国和消费市场,跨国公司没忘记这点。中国依然是不可被忽视的市场。此次疫情将加快地区经济阵营的形成,很可能形成北美、欧洲和东亚三个阵营。中国将成为东亚的重心,这是由中国的工业体系和庞大市场体量所决定的。这种转变已体现在中国的(对外)贸易关系中。今年第一季度,东盟取代欧盟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