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香港10月24日电/据大公报报道,在去年的修例风波中,有法官公然参加反修例联署,事后不仅未受处分,反而能够继续处理与修例风波相关的案件,令社会哗然。
去年特区政府提出修订《逃犯条例》期间,高等法院原讼庭法官李瀚良不顾自己法官的身份,实名参加揽炒派政治联署、扬言反修例,其后司法机构仅对其口头劝告了事。至今年五月,在《大公报》连番追问下,司法机构才回应称,自从李瀚良参与联署后,再没有编排他审理与该联署声明有关议题的案件。不过,《大公报》翻查资料却发现,去年9月30日,艺人王宗尧因涉嫌参与冲击立法会而被捕,他透过律师向高等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获李瀚良颁令将他释放,与司法机构之言并不相符。
市民对司法机构信任度仅3.7分
对于其中严重的利益冲突,司法机构辩称李瀚良当日是当值法官。这明显无法令公众释疑,因为这变相当李瀚良负责处理紧急申请时,仍有机会审理与修例风波有关的案件。有市民在网上留言称,“这是在侮辱我们的智商!”
司法机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只会影响大众对司法机构的信心。事实上,在公民社会研究所上月中进行的民调中,约九成受访者表示,本港法官在判决政治相关案件时,受到政治因素左右。
调查中,仅有不足一成的受访者对司法机构表示“非常信任”,超过一半的受访者直言不信任本港的司法机构。受访者亦分别就“对司法机构的整体信任程度”及“对法官判决公正性”进行评分,最终,两项议题分别只得3.7分及3.08分(满分为10分)。公民社会研究所认为,上述数字反映出市民对本港司法机构的信任程度处于“非常低”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