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军“铺路鹰”战斗搜救直升机。(资料图) |
中评社北京7月29日电/“只要有战争,战机就可能陨落。”
自从空中力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登上战争舞台以来,被击落的飞行员就成为敌我双方争夺的“战略资源”。由于装备技术与作战理念的限制,直到二战中期,空中战斗搜救还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空战中侥幸生还的飞行员往往都在敌方的集中营度过自己的战争岁月。
直到“天降救兵”的出现——直升机是空中战斗搜救(以下简称战搜)行动划时代变革的标志性装备,美军则是变革的最早践行者。自从二战后期投入战场以来,美军战搜直升机历经了70余年的战火淬炼,战争需求始终是其技术革新的直接动力;不断升级换代的战搜直升机增强了军心士气,为军事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战搜直升机的研制与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美军始终通过改装现有机型的方法实现战搜直升机的更新换代,这不仅节约了有限的军费,更有利于快速形成战斗力。
萌芽阶段
抗日战场实战首秀 战搜直升机建奇功
二战期间,美国西科斯基公司的R-4、R-5与R-6系列直升机是参战各国仅有的三款经过实战检验的直升机,主要执行战场救援、空中运输、战场观测与炮兵校射等任务。
战搜直升机的战场首秀,与中国的抗日战争密切相关。1944年4月,美国陆军第1空中突击大队卡特·哈曼中尉驾驶一架YR-4B直升机,在中缅印战区成功实施了战争史上的第一次空中战斗搜救。哈曼中尉在环境极其复杂的高黎贡山原始森林中,两天时间内救出1名坠机飞行员与3名英军伤兵。
1945年4月,R-6直升机远涉重洋,不远万里辗转来到中缅印战场。同年5月,美军第8紧急救援中队在中国昆明成立。这是世界上首支战搜直升机中队,主要执行陆上救援任务。在3个多月内,该中队共执行了110次救援任务并成功营救了43名机组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