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建良。(中评社 方敬为摄) |
中评社南投12月31日电(记者 方敬为)台湾面临K型经济复苏,产业发展失衡问题,暨南国际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前“国发会副主委”陈建良向中评社表示,台湾唯有设法拓展对外双边贸易协定,或是加入自贸区,才有办法均衡产业发展。
但陈建良提到,台湾要入自贸区,必然会受到中国因素影响,他认为,面对经济事务,台湾要学习减少意气用事,思考两岸关系,尤其当台湾经贸有超过四成仰赖对岸时,没道理要与之交恶,丧失进入自贸区的机会。
陈建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经济学博士,曾任商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马政府“国发会副主委”等职,现任暨南国际大学经济学系教授、管理学院院长,研究专长为经济发展、劳动经济学、公共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
台湾“主计总处”预估明年度经济成长率上看4%,但观察台湾今年的出口细项,以电子、半导体、科技产业占多数,其他产业的出口成长率则是-10.7%,台湾正面临少数产业热、多数产业冷的K型经济发展模式,长期下来恐怕导致产业结构失衡、产业空洞化等结果。
如何避免K型经济,陈建良表示,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积极对外寻求双边贸易协定,以及争取加入自贸区。
陈建良解释,台湾的科技产业之所以能出口畅旺,除了本身的竞争力高之外,产业受到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免关税保护,也是一大主因,让台湾科技业得以在高竞争力又没有关税障碍的情况下,畅行无阻。可是其他传统产业,则需要面临他国竞争,以及关税障碍劣势,所以必须透过加入自贸区等措施,降低贸易阻碍。
陈建良指出,目前包括“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与“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两大亚太区域经贸组织,都是台湾理当争取加入的自贸区,尤其台湾的经济发展又是以贸易为导向,假如遭排除在外,恐怕得面临重大贸易挑战。
可惜的是,台湾现阶段看起来,与两大自贸区都无缘,陈建良认为,台湾在争取加入自贸区的策略及方向有几个谬误,首先,加入自贸区或与他国洽谈经贸协定,都是长期工作。以马政府时代对纽西兰、新加坡签订FTA,以及与中国大陆签订ECFA的状况来说,都是经过长时间的内部沟通,取得共识,并与外部商谈双边经贸条件,谈妥后才促成经贸协定。
陈建良指出,但蔡政府在自贸区或是FTA谈判相关议题上,没有对内沟通,且对外的经贸条件也不明不白,就忽然开放进口美国莱猪,甚至讨论起日本福岛核灾区食品进口议题,似乎认为,只要让利就有机会取得自贸区或是贸易协定的入场券。但事实上则并非如此,尤其自贸区更是攸关所有成员国的共识意愿,台湾若无法有系统的策略性争取进入区域经贸组织,台湾往后经贸发展堪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