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没几天,一个新的问题摆在王砚白面前。按照当地新的规划,该地块85亩土地,30多亩已划属限建区、具有较大开发价值的控建区只剩50余亩。如果还继续沿用土地招拍挂时申报的建设方案,公司可能会遭受损失。
让王砚白没想到的是,有关部门并没有因为回应了公司诉求,就为整改画上句号。相反,考虑到企业面对调整后的规划,可能仍然有困难,昭山示范区管委会纪工委和湘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昭山分局的工作人员又多次主动对接,为企业出谋划策。
“限建区条件严格,原方案行不通,30多亩土地白白浪费。”“控建区虽然利用价值高,但原方案的利用效率不高。”“容积率和限高标准有调整,可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重做方案再申报”……几趟跑下来,问题整改责任单位的工作人员,对企业已了如指掌。
一次从市场主体角度切入的巡察,推动的不仅是一两个问题的整改,更是政府工作作风的转变。
“现在,不是企业追着政府跑,而是政府推着企业跑。”王砚白说。画线、测量、除草……最近,沉睡了数年的53号地块,醒了过来。
审批再“瘦身”
“不和截止期限比进度,要和群众需要比效率”
“有的部门帮办代办不到位,企业办事在省、市、县三级‘多头跑、往返跑’;有的部门‘事放但权不放’,尤其是涉及项目审批等‘高含金量’事项,实质性审批权牢牢握在手上;有的单位自认为法规在手、权力在握,自我感觉特别好,企业评价低……”7月份,在湘潭市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巡察反馈会议上,通报的内容措辞之严厉,让很多部门负责人面红耳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