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科技创新优势。在基础研发层面,中国人工智能科技论文发表量和论文引用数量以及专利申请量都居世界领先地位。在支撑技术层面,算力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国超级计算机排名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各地建立了数量众多的超算中心、云计算中心,云计算企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应用层面,中国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细分领域发展势头良好,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处于世界第一梯队。
二是海量数据优势。中国是制造大国和互联网大国,具有人口众多、数据量大、数据标注成本低等优势。近年来,大量先进的、自动化、智能化装备投入使用,为制造业积累高质量的数据、加速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巨大市场优势。中国具有世界上门类最齐全、规模最庞大、产业配套最完善、企业数量最多的制造业,为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应用空间。
四是企业积极推动。随着人工智能应用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以BAT为代表的国内互联网巨头抢先布局,着手打造从基础技术研发、开源开放平台建设到行业应用的完整生态体系。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人工智能创新企业则聚焦重点领域深耕细作。
虽然中国人工智能科技研发和产业应用发展迅猛,总体上具备了一定的先发优势,但也要清醒认识到,目前制约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的因素依然存在。一是科技创新成果的综合影响力仍然不高。比如,在芯片领域,尽管一批国内芯片设计企业已经崭露头角,但是在核心算法、技术框架和开源生态创新等方面仍然薄弱。二是制造业的高复杂度加大了智能化升级的难度。三是投向制造业的人工智能投资不足。随着人工智能产业化的快速推进,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但是,制造业作为人工智能最有潜力的发展领域之一,人工智能资本投入相对较少。此外,缺乏具有跨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亦限制了制造业智能化水平的提升。这些问题都值得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智能+”如何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文章提出,在实际运行中,“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是以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广泛场景应用为基础的,推进智能化时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其实质不仅仅是技术应用,而是整个制造业发展模式的根本性转变,需要政府、产业界乃至学术界多方发力。
一是建议由相关部门组织编制制造业人工智能技术路线图,并建立定期修订机制,以帮助企业和投资者及时、准确地了解制造业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动向、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二是建议积极开展试点示范,促进人工智能在制造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先进模式推广。现阶段可以首先在人工智能已经落地的工艺优化、质量提升、节能降耗、运行维护等领域提炼一批成熟的解决方案,进行推广应用。三是建议建立标准规范体系,加速数据的标准化和统一性进程。在确保商业秘密和数据安全的基础上,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四是尽快研究制定应用规范、开发守则等涉及应用安全、伦理道德的行业准则,防范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对传统法律法规体系和道德伦理的冲击和挑战。五是完善人才培育体系。在这一过程中,既要鼓励高校拓宽人工智能专业教育内容,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还要建立适应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和就业培训体系,支持高校、职业学校和社会化培训机构等开展人工智能技能培训,提升从业人员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运用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