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月6日电/文化发展是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实施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就是为了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同时,文化建设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我们不能用其他领域的规律或经验去规定文化建设的道路,只有对文化怀有敬畏的心态,把文化当成文化对待,而不是达成其他任何功利性目标的工具,才能最终实现文化的健康发展。
澎湃新闻发表特约评论员郑崇选文章分析,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文化发展定位、模式和道路,对于长三角文化发展自身的繁荣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促进,都有着迫切的时代意义。
首先是长三角文化发展如何在协同融合中构建区域文化共同体。
要正确理解文化领域的一体化与其他领域存在不同的规律。每个不同的区域因为独特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会形成不同特点的文化形态,只有每一种文化形态都能够繁荣发展,才能推动长三角文化发展的百花齐放,进而呈现出文化内涵的包容与丰富。
一体化发展最终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代表中国参与世界对话的高质量特大城市群,进而转化为中国特色的城市群治理模式和发展路径。一体化的重点应该是市场层面的一体化、公共服务的一体化、产业布局的一体化、民生服务的一体化等等,不能在文化内涵和文化形态上强调一体化。
协同发展需要一种整体的文化发展视野,要跳出本位主义的发展格局,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理解长三角文化发展的时代意义。
当前,政绩考核模式依旧是按省市来划分的,各省市工作谋划的初衷几乎都是本位主义考虑,还没有形成从长三角整体考虑的自觉意识。行政壁垒在文化领域的突出表现,就是省市之间文化产业的同质化竞争以及文化市场的相互封闭。因此需要体制机制的创新,以打破区域行政壁垒的藩篱和限制,突破本地区单一的文化格局,促进长三角文化的协同融合发展。
其次是要防止文化的同质化和单一化倾向。
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之下,各种类型的社会资本会大量涌入长三角的文化发展领域。
资本对于文化的评判价值与文化自身的客观价值会有很大的不同,资本强调的是能够增值的文化形态和文化项目,能够直接带来短期收益的产业形态。这种背景下,资本就会特别强调时尚文化、流行文化和消费文化的渲染,特别是关注有消费能力的所谓高端人士和成功人士,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就会考虑的比较少。
如果没有超越短期利益的长期追求,江南优秀传统文化可能逐步走向边缘化,甚至被同质化的城市消费文化所取代。未来的长三角城市空间,将会是生活空间、旅游空间和文化空间的复合空间形态,也是一个复杂的博弈过程,如何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长三角文化的繁荣发展。
比如,在长三角区域江南古镇的开发过程就出现了一些值得警醒的问题,发展的高度同质化、文化内涵的丧失、高端化和士绅化、文化地产的遍地开花、原真性生活空间的退出……这些问题是在长三角文化发展过程中要高度关注的,否则,以江南文化为内在支撑的长三角城市群可能就会逐步丧失其独特的文化标识和民众赖以生存的文化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