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舆论导向存在问题
张蕴岭委员对我们的媒体在涉及外交纷争时作所的报道和评论提出批评:“我们的媒体几乎都是说对自己有利的理由。单向舆论引导,使大家走向单向方向,容易产生误导。应该让网民有综合的评价能力。”
他说,现在的舆论导向让人感觉就只剩下“打”这一个办法了,那么,到最后,民众可能会更失望。“如果你不打,说明你更软。而简单地去打,去夺岛,可能也会达不到你想要达到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尽可能维护我们的战略机遇期和和平发展环境,尽可能避免发生任何干扰这个进程的事情。”
处理外交纷争要冷静、淡定和谨慎
“我觉得中国要冷静、淡定和谨慎。”如果不谨慎处理引起了战争,就无法预料结果。可能会暂时取得领土上的胜利,但是会花费巨大的精力,投入巨大的资源,需要更长的时间去重新塑造一个有利于中国继续发展的环境。
“中国外交基本上是好的,不能用软硬来判断。”张蕴岭说,评价外交的好坏,第一要看能不能保卫国家的利益,第二看能否把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利益结合起来,第三,看能不能建立起有利于促进自己和外部综合关系发展的架构。
“硬不一定带来好的结果,也可能丧失国家利益。”张蕴岭特别强调。
钓鱼岛和南海的领土主权到底能不能拿回来?
对这个最容易触动国人神经的超级敏感问题,张蕴岭的回答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气馁甚至愤怒。他的回答是:“有些可以,有些不可以,有些还必须做些妥协”。张蕴岭举例,越南有个副外长最近做了东盟的新任秘书长,“他就说南中国海问题只能相互妥协”,他原来在越南当副外长时就不敢这么说。
为什么中国面临的国际纷争近年来越来越多?
当初中国改革开放的时候,各国都非常欢迎。现在当中国成长起来有力量之后,很多国家都不得不重新考虑该如何与这个迅速崛起的大国打交道。“所以中国突然发现,形势变得非常复杂了。”
张蕴岭表示,现在发生的一些争端和问题,总的背景是中国综合实力迅速提升下出现的各种新变化的反映。
“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对世界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国家。这种影响对他国有有利的因素,也有挑战。”张蕴岭说,有利的方面是中国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导性因素,贡献率是最大的。没有中国这一块,世界经济的增长就更慢。中国成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最大的贸易市场,而且来自中国的投资也在增加。
同时也给他们带了新的挑战,因为中国巨大的需求、迅速的扩张,这种竞争力也对别国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这也就是现在为什么我们遭到的反倾销更多来自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印度、墨西哥等)而非发达国家的原因。”此外,中国还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
张蕴岭说,这些情况和变化在很短的时间内突然一起冒了出来。过去,世界没有经历过一个大国取得这么快的发展、形成这么大的影响的情况。各国都在观察、思考和应对着中国。“应对的方法各种各样,包括敌对性的、限制性的、遏制性的、防备性的、竞争性的。所以说中国面临的形势变复杂了。”
(来源:国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