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国学前教育新规:警惕资本侵入和伤害教育
http://www.CRNTT.com   2018-11-22 10:18:16


 
  德国和中国一样,也面临着学前教育机构人员和硬件配备严重不足,幼儿园“一位难求”的困境。但综观德国学前教育机构的资金来源方式,会发现以盈利为目的的资本力量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确实少之又少。根据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2014年整理的统计数据。德国政府2013年在学前教育领域的预算投入为195亿欧元,约占当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75%。与经合组织国家0.6%的平均水平相比略高。德国政府出资的范围包括学前教育机构的运营、硬件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入园幼儿的园内日常生活费用。德国的社会福利法规定,公共财政必须为学前教育机构出资。

  与中国不同的是,德国幼儿园的运营主体很少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机构,而大多由教会以及各种社会福利机构所承担。根据德国现行的法律,地方政府必须按照学前教育机构的规模或接纳幼儿数量向幼儿园的运行主体提供财政支持。家长则必须如实按照自己的个人收入情况缴纳补充性费用,这些费用大多用于扩展学前教育机构基本服务以外的附加服务,如下午至晚间的幼儿托管服务。收入低的家庭,在许多地区都可以免交相关费用。

  除了这类公立背景的学前教育机构之外。德国各地也有少数的私立幼儿园。这些幼儿园的经营方向大多以多语种,国际化为主。托管费用也会明显高于其他公立性质的学前教育机构。但从其国际性的师资配备考虑,这类机构的运营成本也会比一般学前教育机构更高。

  经合组织推荐的学前教育公共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比例应为1%。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6年公布的统计数字,2011年中国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为0.09%,占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重为2.24%,生均学前教育经费为4439.98元。社科院在相关报告中指出,尽管近些年来,学前教育生均支出、学前教育财政经费占GDP的比重以及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重三项指标均有所上升,但与同年西方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新出台的政策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平均分以及教育公平的问题,然而关于个性化的教育需求,更多的应该依靠民间力量来解决。报道援引专业人士的观点表示,“民间力量也是可以帮国家分忧的”。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