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究竟是做一个如同基督徒和东正教徒设想的“小欧洲”国家,还是如同逊尼派和什叶派所设想的“阿拉伯国家”;究竟是突出黎巴嫩独特的“海洋-腓尼基人”历史,还是强调逊尼派和什叶派穆斯林的“内陆-阿拉伯人”传统,长期以来在黎巴嫩内部都难以调和。
另一方面,黎巴嫩各个宗教和教派在一系列重大地区问题上,显示出了深深的裂痕。
比如在巴以问题上,基督教和东正教徒往往更倾向于中立姿态,而什叶派和逊尼派则同情巴勒斯坦民众。
在叙利亚问题上,什叶派倾向于同情叙利亚政府,而逊尼派倾向于同情反对派。
在同伊朗关系问题上,什叶派“真主党”倾向于发展与伊朗的友好关系,而逊尼派则更倾向于发展与沙特的关系。
政治体系的建立,往往是政治身份的体现和结果。只有政治身份变化,才能够带动政治体系变革。
对于黎巴嫩来说,“教派政治”建立在独特的历史和现实之上,要想破旧立新,重塑身份,进而带动国家实现政令统一,弥合分歧,必然长路漫漫,困难重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