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印度近年也出台一系列措施鼓励生态方面的创新与发展。
正如NASA科学家内马尼所说,当人们发现出问题时,他们就会去解决。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印两国的植被流失情况也不好;到了九十年代,人们意识到问题;如今,情况已经开始好转。人类真的很顽强。
中国与印度为地球增添的绿色的确让人欣喜,这也表明他们的举措带来了成效。但这还远远不够,且不说绿色植被的增加未必能直接抑制全球气候变化,更重要的是,人类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依然存在。这项报告的研究人员不忘指出,中印两国在新增植被面积上的贡献,也不能抵消热带地区植被的损失。尤其是在巴西与印度尼西亚,当地的生态系统所面临的可持续性与生物多样性问题依然存在。即使在中国,雾霾等问题依然严峻。根据中国环境部的消息,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冬天,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汾渭平原三大“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涵盖的80个城市中,有21个城市10月至12月PM2.5浓度不降反升。
在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大会上,联合国气候变化巴黎大会主席法比尤斯表示,如何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是现在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挑战之一。
的确,在面对经济放缓的现实下,一些国家推动全球环境治理动力开始显现不足。但经济发展与环境整治幷非此消彼长的零和游戏,实际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但关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更可以通过优化经济发展方式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中华文明五千年的积淀中,也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智慧。无论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理念,还是“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虽质朴,却睿智,至今仍给人们以深刻警示和启迪。
生态问题是个宏大而迫切的问题,需要人们从“危”中寻“机”,更需要人类共同的长期坚持与不懈行动,实现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而不是在雾霾、灾害来临时才抱怨、警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