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地正上演一场天翻地覆的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优化升级,从企业、工业园区到临港经济区,昔日空气治理的“重点对象”旧貌换新颜——
2016年春天,伴随一声巨响,杭钢炼铁厂高炉烟囱应声倒下,“黑金刚”完成了向“绿巨人”的蜕变,与此同时,散落在城镇农村的小烟囱也慢慢退出历史舞台;浙能嘉兴电厂前,一块刻着“中国首台超低排放机组”的石碑宣告着浙江治理工业废气的决心,钢铁、水泥、玻璃等废气大户行业相继完成清洁排放的改造;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高压岸电系统取代了船上柴油发电机,让巨轮黑烟不再。
防患于未然,成为浙江治气工作的常态。体制机制的创新,让浙江赶在污染到来之前做好充分准备——
企业预警,省级联动,省、市、县三级和企业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建立,让浙江对重污染天气不再后知后觉;全省237个清新空气监测站点捕捉空气中的微妙变化,让“清新空气示范区”建设有据可依;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下,秋冬季大气联合治理持续深化,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浙江省重污染天气为零天次。
“浙江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之大前所未有。”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说。数据显示,2018年浙江11个设区市PM2.5平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2.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平均为85.3%,比上年上升2.6个百分点。提前完成《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的目标。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外方首席顾问魏仲加了解了浙江大气污染治理情况后说:“在空气治理方面,浙江不仅是中国的标兵,也是世界的标兵,我们希望浙江的治气经验能够推广普及,帮助到世界上那些深受空气污染困扰的国家和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