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示,不只来自建设中的城市,还有蔚蓝广阔的海洋。“外国学者提出的渔业科学管理,正是浙江渔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短板。”中国科学院院士苏纪兰常年在浙江工作,作为海洋环境保护领域的专家,他总能找到对浙江解决海洋问题有帮助的观点。
依海而兴的浙江在花大气力修复振兴浙江渔场,扭转“东海无鱼”的窘境后,又遇到了新的难题——粗放松散的管理模式制约着海水养殖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真正可持续的海水养殖应对海洋环境的改善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促进作用。”苏纪兰说。
美国环保协会中国渔业项目高级主任克立兹的建议切中了问题的要害。“我们要在观念上重新认识渔业,只有专业化、精细化才能实现可持续,我们应该对海水养殖的布局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规划,近海养什么?滩涂养什么?做出的决定应该更多地依托专家学者的科学分析,而非养殖户的习惯和经验。”
“这确实是个好建议,我们不仅要让技术在养殖尾水处理、模式技术改造、优良品种推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样需要对养殖种群的划分进行科学的分析规划。”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童加朝说。
一股潮流 浙江经验传全球
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出现在了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的开幕式上。这是他首次以全球绿色发展研究所大会主席的身份,在世界环境日上致辞。呼吁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他,典礼结束后,被热情的来宾和志愿者围住,纷纷要求合影留念。被东道主的热情所感动,他身边的一位联合国官员告诉记者,“以后看见浙江两个字,就会想起这里的绿水青山,也会想起浙江人民对环保的热情。”
会议间隙,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三层,“浙江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展”吸引了许多中外嘉宾驻足参观。下姜村从“穷脏差”到“绿富美”的变迁,杭钢集团的涅盘重生,中国皮都温州水头去“旧”换“新”的华丽转身……一张张图片记录,一段段文字说明,将浙江的“绿色之路”娓娓道来。总有外国嘉宾会被记者问看展之后的感受如何?“有机会,还会再来到浙江,去图片上的那些地方真实感受一次!”这是外方嘉宾们最常说的一句话。
浙江的绿色生态经验,跨越山海,传播至全球。姆苏亚告诉记者,她得知杭州构建了全球最大的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建成了每平方公里1.51公里长的城市绿道,超过70%的市民出门5分钟就能进入绿道,还有1万多人的环保志愿者队伍。“这是我来杭州之前都不知道的,所以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家都很有环保意识,城市的发展始终和环保联系在一起,而且市民的环保参与度都很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