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7月1日电/“最近一周,上海市民们在争相学习如何按照要求将生活垃圾分为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这四个类别。” 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引发外媒关注,路透社称,中国在努力减少大气、土地和水污染的同时,还在积极升级推进资源综合利用能力。
“上海经验”将示范全国
“上海的生活垃圾分类将步入强制时代。”新加坡《联合早报》称,据中国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黄融介绍,上海市现已完成1.3万个分类投放点改造。可回收物回收量超过3300吨/日,湿垃圾分出量约6100吨/日,干垃圾焚烧能力已达到1.93万吨/日,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已达到5050吨/日。路透社称,明年上海干垃圾和湿垃圾日处理能力将达到2.78万吨,占据全市垃圾日产生量的80%。目前,中国共有46个重点城市正在加快垃圾分类的各项环节建设,并将在2020年底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6月30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上海垃圾分四类是参照2017年发改委和住建部印发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思路实施,这样分类最为合理:把垃圾中有害部分、有干扰部分也就是“湿垃圾”、可回收部分以及其他部分分离开。
“日本经验”来自半个世纪磨合
如何将垃圾正确分类近来成为中国社交媒体上热议的话题。如今上海市民所面临的分类难题,正是旅日中国留学生多年前经历的烦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