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会谈第一组第三议题座谈,杨立宪(左)和张亚中(右)讨论“一中三宪”意涵。(中评社 李文辉摄) |
中评社北京6月21日电(记者 李文辉)“北京会谈”今天上午第一组第三场分组讨论,主题“两岸政治安排与和平发展”,讨论是否需要政治安排、和政治安排的路径与内涵应如何,大陆学者认为两岸要厘清“治权”的涵义,两岸间最大难题是“中华民国”问题;台湾学者认为两德模式对内是“一个德国”,对外都是联合国会员国,无碍统一,各提运用路径,吴东野则悲观认为马英九任内两岸难有政治对话,“分次解决政治安排”是两岸学者共识。
大陆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台湾两岸统合学会主办,财团法人二十一世纪基金会、台湾大学政治学系、中国评论通讯社协办的“北京会谈”两岸关系研讨会今天在北京文津国际酒店举行,上午进行第3场分组讨论。
北京会谈两天议程,今天第一组第3场分组讨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所长朱卫东主持,引言人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英津、台湾政治大学国关中心研究员吴东野、与谈人为上海公共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李秘、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左正东。民进党前主席许信良到场聆听,但没有发言。
王英津从马英九“互不承认主权,互不否定治权”分析,肯定其可降低两岸谈判的敏感度,但两岸在“治权”涵义上有差异,大陆官方至今没有使用“治权”概念,而大陆学界一直使用,其涵义主要指地方性权力。而台湾的“治权”涵义则不同,既包括地方性权力,也包括“中央性权力”,因为依孙中山五权宪法,治权属于政府,五院各部会行使的权力都是治权。因此,两岸的认知不同,可能互不接受,双方要先就“治权”涵义达成统一,然后就“治权”来表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