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文献计量学视域下的《中国评论》
——以近三年《中国评论》刊载的文献为研究对象
http://www.CRNTT.com   2018-05-16 00:20:46


 
  区域分布分析

  样本文献的署名机构是样本文献区域分布的重要参考指标。关于研究机构的统计,需要说明的是,为避免评估不当,只统计每篇文献的第一署名单位。495篇有效样本文献中,有16篇文献第一署名单位不详,予以剔除,剩余479篇样本文献,经统计,有99所研究机构入围。其中包含有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实务部门等各类机构。就研究机构的学术成果数量而言,如表3所示,前10名包含了11所研究机构,这11所研究机构发文总量达259篇,占比52.3%,可以说这11所研究机构是《中国评论》刊文的主力军。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以52篇独占鳌头,这一佳绩要归功于王建民(7篇)、李理(6篇)、王鸿志(6篇)、修春萍(6篇)、朱磊(5篇)等专家学者在港台研究领域的笔耕不辍、精雕细琢。上海东亚研究所以34篇位列第二,台湾大学第三(28篇)。值得一提的是,在前10名研究机构中,武汉大学与其他研究机构相比较,并不占据政治、经济、文化或者是地理位置的优势,但其能突出重围,主要是得益于武汉大学两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在该领域的开创性研究,为武汉大学在港台领域的研究地位奠定厚实的基础。据统计,美国纽约大学、韩国外国语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等十余所国外高校也有文章上榜,这些现象表明越来越多的研究主体关注台湾问题和香港问题的研究。

  如图2所示,研究样本文献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一超多冷,冷热不均”的格局。北京以170篇文献遥遥领先,台湾、上海、香港、厦门等地的入围均是源于政治、经济、文化或者是地理位置的先天优势,而以武汉为首的中部地区城市入围,确属难能可贵,武汉市的突围还是倚仗武汉大学这支老牌劲旅作为主攻发力。从样本文献研究机构(前10名)与地域(前10名)分布的规律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台湾问题和香港问题研究领域中,研究水准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准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

  图2:样本文献地域(前10名)分布图(2014.8-2017.9)

  研究主题分析

  以时间轴为主线,对近三年来《中国评论》刊载的495篇文献的选题逐一甄别,发现《中国评论》刊载文献在不同时段表现出不同的研究热点,所刊文献的选题与时政热点息息相关。以下主要围绕几个选题热点进行阐述。

  一是2014年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2014年台湾地区地方公职人员选举,又名为2014年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于2014年11月举行,由台湾地区“直辖市”选出新一届的“直辖市长”、“直辖市议员”,并选出新一届的“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市长”、“乡镇市民代表”、“村里长”以及“山地原住民区长”、“山地原住民区民代表”。此次选举与往常不同,将“直辖市长”、“直辖市议员”选举与“县市长”、“县市议员”选举合并举行,以减少选务经费,降低社会成本。2014年11月29日,选出6名“直辖市”市长,16名“县市长”,375名“直辖市议员”,532名“县市议员”,198名“乡镇市长”等。据台湾地区“中选会”统计,在22个“县市长”中,国民党籍参选人获得6席,民进党籍参选人获得13席,另有3席为无党籍人士当选。围绕2014年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这一选题,《中国评论》从2014年10月号开始就有刊文对此次选举进行预测以及分析选举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如汤绍成教授的《台湾2014年地方选举观察》(2014.10)、王昆义教授的《“九合一”选举对台湾及两岸关系的影响》(2014.11)等。而在选举结束后,一大批关于选举对岛内政治及两岸关系影响的文献被刊登出来,如王昆义教授的《“九合一”选后台湾政治与社会的转变》(2014.12)、修春萍研究员的《“九合一”选举与未来两岸关系发展》(2015.1)、潘锡堂教授的《论“九合一选举”后国民两党的机遇与挑战》(2015.2)等。

  二是“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自2013年提出以来,已经上升到国家重点战略的高度,“一带一路”旨在加强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加快区域一体化的进程。如何把握好“一带一路”契机,加快两岸经贸合作的制度构建,已经成为重要课题。 围绕这一课题,《中国评论》刊载了一批成果,如《“一带一路”带动沿线区域国家均衡发展》(谢明辉,2015.2)、《对“一带一路”的国际政治考察》(李义虎,2015.5)、《“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外交》(郭震远,2015.8)、《“一带一路”:21世纪中国发展战略》(周建闽,2015.9)、《两岸产业合作与“一带一路”建设》(张冠华,2017.4)等。

  三是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换届选举。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又称2016台湾“大选”,于2016年1月16日举行投票。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候选人为:1号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及搭档王如玄,2号民主进步党主席蔡英文及搭档陈建仁,3号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及搭档徐欣莹。对于此次台湾“大选”的相关问题,各方也在进行积极的预测和探讨。《蔡英文如何脱困迈向执政之路》(苏进强,2015.5)、《两岸关系仍是2016选举的主轴》(潘锡堂,2015.6)、《台湾两个女人如何开战》(王昆义,2015.7)、《“朱立伦时代”国民党发展初评》(刘世洋,2015.8)、《宋楚瑜参选2016的政治策略》(黄宗昊,2015.9)、《台“大选”期间“九二共识”的现状与超越》(周天柱,2015.10)等文献均是围绕台湾地区领导人换届选举这一议题展开。

  四是2016年台湾地区第三次政党轮替后的两岸关系。2016年1月16日,台湾地区领导人与“立委”选举结果揭晓,不仅国民党惨败、蔡英文上台,而且民进党全面执政。蔡英文上台后面临问题众多,一是民进党全面执政与民意信任度有限之间的矛盾,二是“团结台湾”的目标与分裂台湾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三是民意期待改变台湾经济社会现状与民进党执政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四是外在国际严峻局势与台湾内部寻求共识困难之间的矛盾,五是“维持两岸现状”的目标与不放弃“台独”立场之间的矛盾。 这些问题也成为《中国评论》刊文的热点选题,尤其是台湾地区第三次政党轮替后的两岸关系走向问题。如《进入“危机管理期”的两岸关系》(苏起,2016.2)、《台湾“大选”后两岸关系走向何方》(严峻,2016.2)、《选举性质变迁与两岸关系未来》(黄清贤,2016.2)、《民进党执政后两岸政策走向与对策》(吴鹏,2016.3)、《民进党上台后对大陆政策的预估》(林冈,2016.4)、《台湾政党轮替与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吴政峰,2016.4)等文献都是关于台湾地区第三次政党轮替后的两岸关系走向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

  五是2016年蔡英文“520讲话”评析。2017年5月20日,蔡英文上台届满一周年,蔡英文发表就职一周年讲话。《蔡英文520讲话评析及两岸关系前瞻》(倪永杰,2016.6)、《由蔡英文就职庆典与演说测其执政导向》(熊玠,2016.6)、《试析蔡英文520谈话与两岸关系发展前景》(张百达,2016.6)、《蔡英文“宪法”论述的“进”与“退”》(王英津,2016.7)、《蔡英文当前两岸政策解析及未来两岸关系展望》(林凯山,2016.7)、《蔡英文两岸关系政策总体分析》(郭震远,2016.8)、《蔡英文执政初体验与两岸民意危机之破局》(祝捷,2016.9)等文献都是这一选题项下的研究成果。

  六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对台思想研究。十八大以来,台海风云变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受到严峻挑战。面对日趋复杂的台海局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关于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的新思想、新战略和新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对台重要论述,已经构成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对台工作建构了思想基础和行动指南。 而这一议题也成为《中国评论》2017年的重大选题,从2017年1月号至今,基本每一期都有刊载这一选题的相关成果。如《习近平对台思想与顶层设计》(郭伟峰,2017.1)、《习近平对台思想的核心理念:两岸命运共同体》(周建闽,2017.1)、《习近平总书记对台重要论述的语言艺术》(祝捷,2017.2)、《论习近平对台思想:延续、突破和创新》(王英津,2017.3)、《习近平对台工作重要思想论述》(张文生,2017.4)、《习近平对台工作重要思想:目标取向与路径选择》(严峻,2017.5)、《习近平对台思想统御性概念: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李逸舟,2017.7)等。

  文献影响力分析

  关于文献影响力分析,文献的被转载量和被引用率是最主要的参考指标,文献的被引用程度代表了文献所述内容被研究同行的认可程度,而文献的被转载量不仅与文献内容相关,还与文献作者的知名度以及研究主题的契合度相关。从目前现有的评价系统来看,并没有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统计《中国评论》所刊载文献的被转载量和被引用率,但这并不影响《中国评论》所刊载文献的被转载量和被引用率。《中国评论》所刊载文献不仅仅通过纸媒以及中国评论新闻网自有媒体进行传播,台湾地区“中央网路报”的“两岸交流”板块亦定期对《中国评论》刊载的部分文献全文转载。另一方面,无论是大陆学者还是港澳台学者发表在《中国评论》的文献,都有可能在写作过程中被引用。举例之,《共同体:两岸统合与第三宪的梁柱》(张亚中,2009.10)被《论宪法资源在两岸政治关系定位中的运用》(周叶中、祝捷,《法商研究》2013年第5期)一文引用;《一中三宪:重读邓小平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张亚中,2009.8)和《论两岸和平协议的三大支柱和阶段性进程》(杜力夫,2012.8)被《论两岸和平发展中的“宪法共识”》(杜力夫、游志强,《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同时引用;《“治权”概念史研究》(段磊,《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一文引用了《也谈两岸关系中的主权与治权》(杜力夫,2014.11)。刊登在《中国评论》的文献被引情况不止于此,囿于篇幅所限,在此不一一列举。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评论》所刊载的文献在海峡两岸学者群和相关政策研究部门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影响力。

  结论

  本次研究通过对近三年《中国评论》刊载的495篇文献的计量统计和视觉化处理,以纵横浅深四主线为纲,就《中国评论》的栏目设置、作者属性、区域分布、研究主题等指标展开测算。发现以下几个规律:

  (1)就研究主体而言,《中国评论》刊文的高产作者、高产机构及高产地域相对集中,台湾问题和香港问题研究的繁荣程度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准存在一定的契合关系。

  (2)就研究主体的学历和职称结构而言,伴随着学术界的激烈竞争与淘汰,《中国评论》刊文呈现出高学历、高职称的倾向,说明台湾问题和香港问题的研究需要学术的积淀与传承。

  (3)就研究内容而言,《中国评论》刊文深受时政热点影响,在不同时间段表现出不同的研究热点,与当下时政热点息息相关,关于台湾问题的研究成果一直是《中国评论》刊文的重点对象,影响广泛深远。

  总体而论,《中国评论》堪称两岸关系研究领域权威性刊物,在海峡两岸学者群和相关政策研究部门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参见邱均平、王曰芬等:《文献计量内容分析法》,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第123、192页。

  〔2〕参见邱均平:《资讯计量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93页。

  〔3〕参见江国华、韩玉亭:《中国法律解释理论演化路径检视——基于法学类CSSCI来源资料库的分析》,载《法学论坛》2015年第1期。

  〔4〕肖文、潘家栋:《“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两岸经贸合作的新路径》,载《台湾研究》2016年第2期。

  〔5〕参见严安林:《蔡英文上台后的两岸关系走向》,载《台湾研究》2016年第1期。

  〔6〕祝捷:《习近平总书记对台重要论述的语言艺术》,载《中国评论》2017年2月号。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8年4月号,总第244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