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8月11日电/“指挥所固定通信台站遭敌方摧毁。”
“迅速机动!迅速机动!搭建临时通信指挥所确保通信畅通!”
……
8月初,赣北某地,东部战区空军某场站一场全员额全要素的实战化通信保障演练拉开战幕。
随着一阵急促的战斗警报拉响,人人都是奔跑姿态。该场站通信机动分队迅疾集结登车,数辆野战通信车紧急机动,转移至指定地域。
搭建伪装通信指挥所、开设临时传输交换站、架设短波天线、敷设野战光缆、构建指挥视频……到达阵地后,官兵们迅疾展开分工协作,所有动作流程一气呵成。
通信车舱内,值机员正紧张地进行沟通联络,键盘敲击间,一张应急通信指挥网随即建立,实现了专线、话音、传真、图像等多种业务实时传输能力,设备保持良好的通信状态,一条条作战指令从临时指挥所传向各个战位……
该场站通信分队分队长王经商感慨道:“快速建立起这种‘信息流’高度聚合的‘中军帐’,是确保指挥通畅的重要手段。此次综合演练多种信息化指挥手段不仅实现了无缝对接,而且训练成绩比之前又足足提高了3分钟,这个过程尤其需要各号手动作熟练、配合默契。”
又快了3分钟!是该场站坚持按纲施训、按实战化背景条件练兵备战的一个缩影。笔者了解到,该场站通信分队主要以固定台站战备值班为主,在新大纲施行不久后上级的一次临机拉动中,由于官兵特情处置流程不熟悉导致现场一片手忙脚乱,甚至一些业务骨干也“败走麦城”。
“失利”后,他们组织检讨反思时,深入剖析原因,找准了“训战不一致”的靶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