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走进美术馆当成为市民的“生活方式”
http://www.CRNTT.com   2019-02-21 08:11:21


  中评社北京2月21日电/“让走进美术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已不再是一句口号。在刚过去的“春节档”,到美术馆过春节迎新年的市民络绎不绝。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去年全市89家美术馆共迎来677万观众,同比增长近10%。(解放日报2月19日)

  春节长假,笔者参观新建成的上海海派艺术馆和闵行区博物馆,两馆联手举办春“艺”盎然嘉年华系列活动,通过艺术展览,书画家写春联,文艺演出,名家面对面讲座,吸引了大批市民和外来参观者,从1月18日开放至今,一个月时间,吸引10多万人前来,成为新春佳节沪上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这个活动向广大市民奉上的一桌丰富多彩的“文艺大餐”,既展示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成果,也是元旦春节期间上海文艺界与广大市民共度的一个“文艺新年”。

  到美术馆去过节,彰显市民对艺术的追求,也显示公众艺术素养的日益增长。现今申城星罗棋布、国有和民营体制的各种美术馆,共同丰富着人们身边美的“色阶”,装点着申城节假日欢乐的气氛,而市民节日“打卡”美术馆的新动向,表明大众对高雅艺术的追求和向往。

  上海是全国美术馆体系最完备、数量最多的城市。本市目前建有82家美术馆,其中国有美术馆18家、民营美术馆64家。去年本市美术馆共举办公共教育活动3300多场,分为讲座、放映类活动、导览类活动、儿童美育类活动、工作坊等。公共教育活动成为美术馆转变职能、培养观众的重要手段。无论那种体制的美术馆,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建设一流领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背景下,不仅汇集各种名家作品展览展出,装点着申城的艺术展示大花园,还为普及市民艺术修养,助推上海公益性美术普及教育,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和资源活力。美术馆作为艺术展示的场所,艺术品的传播服务机构,对展示人类艺术精品,提升人们的艺术品质和鉴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上海的各种美术馆,在展示展览世界各国艺术品的同时,已成为传播世界艺术精品,普及艺术鉴赏力,提升市民整体艺术品质重要课堂。在建设全球卓越城市和“人文之城”追求下,在品质生活和高雅艺术引导下,期待有越来越多的市民进入到美术馆中去过,使之成为市民生活里的一种常态。

  申城美术馆业近年蓬勃发展,每年都有新的美术馆诞生,公立、民营、私人美术馆等业态,不断完善上海美术馆结构性布局,展览内容也丰富多彩,逢旺季一天有4场新展同时开幕。同时一些展陈设计大而无当、走马观花的“游客”太多、公众艺术素养不高、不少展馆门庭冷落依旧是不争的事实,这也为美术馆的管理、运营提出了警示,如何常办常新,吸引、培育乃至留住更多的观众,是所有美术馆面临的共同课题。

  美术馆离不开观众,艺术离不开传播和分享。上海要建成全国一流领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把美术馆变成一个能持续流动的、活跃着的场所,让更多的市民走进美术馆,相约美术馆,成为拓展市民大众心灵世界,提高艺术文化素养的公共课堂,必须全力满足市民不断增长的需求,打破传统的开放时间,借鉴深夜书店、24小时图书馆的做法,开设美术馆的夜场和节假日深夜场,平时要在展览的内容形式、开放时间、服务样式和人文创产品展示,推出更多个性化展览,打造新型性美术馆,用更吸引市民精神娱乐和休闲放松融为一体的方式,通过求新求变的艺术品展示,去提升更多人群的艺术修养,拓展市民艺术“生活方式”的功能边界。

  来源:东方网  作者:王洪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