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防护保障。
在“防疫战争”相持阶段,口罩、消毒剂等防护用品的供给短板成为复工的硬约束。当前,“错峰复工”导致的客流缓释,正在为补上短板争取宝贵时间。
从供给侧看,根据2月初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安全健康防护用品委员会的预测,若国内原有产能充分利用,则口罩产量有望在2月末达到1.8亿只/日。在此基础上,1月初至2月上旬,有逾3000家企业进入口罩等防护用品生产领域,有望在3月初贡献3000万只/日的新产能(假设仅有20%企业为2月新投产,平均每家拥有一套标准化口罩机,至3月初仅发挥50%产能)。加上因多国限制出口而预计下降至1000万只/日的进口量,至3月初,全国口罩供应有望达到2.2亿只/日。
从需求侧看,全国二、三产业就业人数约为5.3亿人。在“错峰复工”的倒逼之下,据阿里钉钉统计,约有2亿人在线办公。同时,总人数约2369万的教育行业亦已基本转入线上。由此,以每人1只/日的口罩需求量估算,全面复工将产生约3.1亿只/日的口罩需求。结合供求两端,至3月初,口罩供应最多支撑72%的复工进程,将成为关键的硬约束。若不触及这一约束,复工进程将保持平稳;反之,则将被迫减速或中断。
其三,物流运输。
在防疫措施的层层阻隔之下,物流运输能否支撑复工进程,也是当前市场关心的重点。在当前复杂的疫情环境下,物流体系“毛细血管”上的价格信号更能灵敏反映供求格局。2020年春节至今,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的环比增速保持低位平稳,增速波动低于2019年农历同期。
从“错峰复工”以来的最新数据看,与居民日常消费相关的零担轻货价格指数环比小幅上升,而与生产端更相关的零担重货、整车价格指数环比小幅下滑。这表明,虽然防疫工作对物流运输造成了供给冲击,但是由于“错峰复工”导致需求慢热,物流运输的供给并未全面紧张。基于此,再考虑到目前各大物流公司复工进度已领先于其他行业,以及取消省内高速检疫点等措施预计将在疫情较轻地区推广,至3月初,物流运输对复工的约束有望进一步软化。
后续影响:经济韧性不改,政策重心迁移
文章认为,基于上述分析,未来发生系统性冲击的可能性正在稳步下降,复工的“新稳态”有望延续。由此,做出以下两点预判:
在经济影响层面,短期压力较大,长期韧性未改。
未来的复工进程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当前至3月初,复工维持“新稳态”下的均衡速率,预计至3月初,全国复工进度有望升至70%左右。同时,这亦与防护能力的“硬约束”(72%)基本匹配,有效平衡防疫和复工的双重目标,成为短期的政策最优解。
第二阶段是3月初至4月初。这一阶段,疫情有望进入舒缓期,防护用品新产能加速释放,物流能力显着修复,居家办公得到进一步普及。基于此,除湖北地区,以及影院、KTV等客流密集的部分服务业之外,全面复工有望基本实现。
鉴于上述进程,复工对经济增长的拖累主要体现于一季度,经济增速预计将从二季度开始修复、反弹与企稳。据此,我们维持此前的基本判断,即在疫情平息后,中国经济增速反弹的短期窗口,以及经济增质延续的长期机遇,依然将在全球视野下凸显出相对优势。
在政策应对层面,非金融的结构性政策有望成为新重心。
我们曾指出,货币金融政策料将在疫情应对中率先发力。由此至今,“一行两会一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初步验证了上述观点。前瞻下一阶段,我们认为,在复工“新稳态”下,政策重心有望迁移至非金融领域的结构性工具,两方面的举措值得期待。
第一,因地制宜地提高物流运输效率。在疫情平缓地区,在加强起点、终点防疫监测的前提下,逐步适度放宽路权,取消不必要的物流阻碍;在疫情重点地区,针对性地提供物流补贴、对冲防疫成本,修复经济基本循环;在湖北整体严防死守的环境下,可以择时打通若干条穿省而过、禁止车辆中途进出的封闭式“安全快线”,恢复湖北作为全国交通枢纽的部分功能,盘活全国物流全局。
第二,针对性地打破农民工与中小企业的“两难”处境。相较于白领阶层和大型企业,农民工和中小企业在信息搜寻、防护能力、储蓄(现金流)等层面均处于相对劣势,料将成为复工进程中的弱势群体。未来数周将是农民工集中复工的时间,也是中小企业现金流吃紧、亟待恢复营运的阶段。考虑到中小企业恰是吸纳农民工就业的主力,因此各地方政府有望加强政策引导、物资支持以及农民工流入、流出地的政策协同,分批、有序完成农民工和中小企业的劳动力供求匹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