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烘焙有些“烧钱”,但是吉文喆始终愿意坚持兴趣,烘焙的技能让她和别人的交往方式更加特别。朋友的生日礼物不再是网购的小商品,而是亲手制作的蛋糕,这样更能让朋友感受到自己的心意。不仅如此,吉文喆和妈妈的交流也多了起来,妈妈擅长烧菜、烤面包,女儿擅长西式甜点,母女二人每周末都要共同精心准备一次饭菜,烘焙淡化了她们之间的代沟,令她们的关系更加亲密。“我和妈妈的相处就像姐妹,她有的时候给我‘帮倒忙’,弄得我手忙脚乱,但是我们都很开心。”吉文喆笑着说。
王格格也经常把自己制作的东西送给朋友,甚至有同学拿着图片专门来找她帮忙“定制”,她都认为这是一种对自己“手艺”的认可。从手机壳、冰箱贴,到香熏蜡烛、家居摆件,甚至衣服、包包,王格格的手作产品越来越丰富。对她来说,手作与其说是一种爱好,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方式。“主要享受自己动手的快乐,享受靠自己的努力装点生活的幸福感。”
“在我看来,汉服像一本有趣的历史书,我在了解古代的服饰制式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历史故事和传统文化的内容。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创新,让古装符合自己时代的需要,让这种传统的服装能流传得更长久。”刘馨雅不想在爱好上再多花费父母的钱,成年以后,她每个假期都实习或者做兼职,也就有了支撑兴趣的资金。在她身上也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方面,我假期要工作,必须更加自律,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另一方面,展示汉服的过程让我更加自信,我也学着让自己的仪态契合汉服的优雅。”
除了追求心理上的认同外,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陈静认为能为自己的爱好买单的原因,还在于入圈成本不高,身为“德云女孩”的她觉得,“相声表演基本上都能在网上免费看,偶尔才需要为看VIP视频和现场演出消费,对学生来说不是太困难。”在陈静看来,相声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也将她的社交圈子联系得更紧密了,“相声段子和‘魔性’歌曲张口就来,和好友聊天就像说相声,和不太熟悉的同学也能找到共同语言。”
中青校媒调查显示,83.02%被调查者会因收获喜悦和内心满足,为自己的兴趣爱好消费,可以实现梦想与心理诉求(46.20%)、能够满足所在群体的社交需要(15.88%)及可以获得实体产品(44.76%),亦代表了Z世代对于圈层文化消费的认可。值得一提的是,95.26%受访大学生认为为小众爱好花钱是值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