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月30日电/近日,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省长马兴瑞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首次提出,探索实施“链长制”,培育一批控制力和根植性强的链主企业和生态主导型企业,打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集成服务等产业链条,构建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全产业链生态。
羊城晚报发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文章表示, “链长制”让政府的宏观调控工作在社会生产领域找到了重要抓手,落脚点更加精准。具体而言,“链长制”明确了不同职能部门以及相关领导的权力和责任,形成了良好的责任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保障了相关工作落实的效率。由于是主要高层领导来担任“链长”,这将会更好地发挥资源和生产要素的组织协调作用,形成合力,破除客观不利条件的限制,对产业链的完善与发展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文章分析,通过对“链长制”的制度创新,在找到新的社会生产治理方式的同时,将会构建一个新的基于产业链的发展格局。
从国内生产来看,通过提高产业链的稳定性,将可以更好地发挥产业链升级与强化的带动作用,推进经济内循环战略的进一步落实。
从新冠疫情的冲击可以发现,正是因为中国产业链的丰富度和稳定性以及国内市场的潜力,才让我们得以较快地走出疫情阴霾,回归到经济增长的正常轨道上来。同时,产业链通过供需链、生产链等多个细分关系,将分割的产业链相关企业联系在一起,内化交易成本,统一生产目标,从而形成一个更高效的社会生产群,带动横向纵向产业的产能释放,从而实现整个领域生产率的提升。
放眼国际,基于一个更高竞争力的产业链,中国也将在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占据更为有力的位置。
全球著名战略家康纳指出,21世纪本质上是供应链的角力。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国内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会降低商品的国别价值,从而在国际价值的比较中获得更大的剩余价值空间。劳动生产力水平与供应链的实力密不可分,供应链也是提高社会生产效率的重要推手,强大的供应链将帮助我们在国际价值链格局中处于一个更高的地位。
文章指出,由此可见,“链长制”是一个非常有益的探索,在具体的操作中,有几点建议,可供参考——
“链长制”是政府为相关产业链企业提供更好的帮助与扶持,创造一个更平等、更开放、更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和科技进步的平台,但这不能改变企业才是社会生产主角的原则,因而在操作中,政府还是应当把更多的工作落实在加强基础保障,提供制度扶持等方面,构建服务型政府。
产业链的发展不仅包含单个产业链自身上下游的贯通,还包括不同产业链间的有机合作和融通,尤其在数字经济时代,产业间的壁垒更是被打破。因而不同“链长”之间要转变政绩观,保持大局观,达成共识,深化合作,积极借助科技手段实现产业跨界,强调不同产业链间的互补协作。
综上,对“链长制”的探索是制度创新的一次有益尝试,为政府的经济调控工作找到了精准落脚点,明确了相关部门和负责人的权力与职责,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更好地发挥产业链国内生产带动作用和国际分工与竞争的优化提升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