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围绕“全”“调”做文章
http://www.CRNTT.com   2021-02-22 08:45:25


 
  立足“调”——着力推进五大“再平衡”

  文章指出,循环可持续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保持大致平衡是确保循环可持续的前提条件。这就要求在“调”字上出实招,瞄准关键问题、紧扣重要环节,系统谋划经济结构再平衡政策举措,推动国民经济实现均衡增长。

  推进供给和需求再平衡。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既相互作用又互相制约。中国比较注重调节供给和需求平衡,根据不同时期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变化,通过不断调试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实现了供给和需求的动态平衡。当前,中国需求和供给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生产体系内部循环不畅和供求脱节现象显现,供给质量、服务难以有效满足经济转型升级和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及生态环境需求,结构转换复杂性上升。未来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改善供给质量,同时注重需求侧管理,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推动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推进积累和消费再平衡。积累和消费本质上是处理经济发展中当下和未来的关系。过度重视消费而忽视积累,经济未来增长就失去了动力;反之,劳动者的积极性就会受挫,未来经济发展也得不到有效保障。当前,中国积累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有了新的变化,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带动储蓄率下降,促进消费可持续中高速增长的政策难度仍然较大。下一步,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和精准性,提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夯实消费持续增长内在基础。同时,也要注重保持积累合理增长,提高积累资源使用效率,大力拓展投资空间,着力激发全社会投资活力,支持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围绕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方面谋划建设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确保积累和消费实现新的平衡。

  推进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再平衡。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基所在,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派生。处理不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容易影响经济循环效率。适应新形势,要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建设制造强国,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推进农业现代化和能源革命,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要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着力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地制宜、多策并举、精准施策,切实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

  推进国际和国内再平衡。处理好经济发展过程中国际和国内的关系,不仅涉及效率,还影响到安全。受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逆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国际经济大循环动能减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大冲击。这给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形成“世界工厂”的发展模式带来了重大挑战。中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和供给能力,具备实现内部可循环的条件。要立足国内大循环,发挥比较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要高水平建设全球制造中心和全球消费中心,通过“双中心”叠加,保证国内循环顺畅,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

  推进新兴要素和传统要素再平衡。生产要素会随着技术进步进行持续演化升级。新兴要素支撑新兴产业发展,传统要素支撑传统产业发展。如果新兴要素和传统要素失衡,必然会导致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失衡,不利于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与传统生产要素相比,中国新兴生产要素供给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因此,下一步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搞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着力培育数据等新兴生产要素市场,加快智能计算、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等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用新兴生产要素改造提升传统生产要素,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交通、能源、水利、医疗、教育等深度融合,实现以生产要素升级助推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