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5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从历史新高看春运变化
http://www.CRNTT.com   2019-03-05 08:41:58


  中评社北京3月5日电/3月1日,为期40天的2019年铁路春运圆满结束,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4.1亿人次,首次突破4亿人次,同比增加2539.2万人次,增长6.7%,全路日均运输能力创历年春运新高。

  今年春运,铁路部门在创造“历史新高”的同时,也让民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一系列的温馨、高科技服务,见证了智慧春运的发展与变迁。时至今日,从绿皮车到高铁;从“一票难求”到“再也不用排长队”的互联网购票;从缓慢的人工检票到以秒计算的人脸识别,一系列变化发生在春运里。再加上新推出的自主选座、微信支付、接续换乘、候补购票等新举措,进一步提升了旅客的出行体验。

  科技创新让人们的出行之路变得更智能更高效,推动了春运的温度和厚度。随着科技与运力的发展,高铁逐渐成为春运的主力,在春运路上,有了“陆地航母”保驾护航,我们体验的不仅是安全通畅,更有“VR导航”“聪明厕所”“无人餐厅”“智能机器人”的优质服务,线上线下的便民举措让人们感受到了科技进步为便利出行带来的好处。

  从“走得了”到“走得好”,从“绿皮火车”到“高速铁路”,春运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同时也见证了我国各方面事业的长足进步。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常小态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