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宗祥全家福(受访者本人提供) |
沈宗祥自己可以讲一口很流利的马来语,与当地人交谈非常流畅。不过至今他都是文莱“永久居民”,并非“公民”,不能在当地置不动产。他自己认为这是马来语考试僵化的缘故,“因为他们现在只考笔试,作文、阅读题、造句,不考口语。”沈宗祥现在的策略就是“拖”,拖到考口语,或者政策再放宽松给他公民权的那一天。至于子女,“他们都已经过了马来语考试,是文莱公民了。”
子女的马来语过关,不过中文能力却在退化。对此,沈宗祥也表示无可奈何。他说自己是受中华文化熏陶从小张到大的人,华校毕业的他,小时候用的是台湾课本,后来因为家境贫寒,无法去其他地方读书,又去台湾读大学。“长江流过哪个省都能记清楚”,“中国历史中国地理学得应该比记者好”的他却也无法强迫自己的子女学好中文。因为在文莱,“马来语是当地居民的语言,英语是通用语言,想要升学这两种语言必须过关。而即使是华文学校,升学考试中文也可以不及格。”他的大儿子“数学英语都很好,但中文造句都有问题,更不要提作文。”
虽然也遗憾,可是也没有办法,因为他“无法强迫孩子同时精通三种语言”。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的时候,他也用“儿孙自有儿孙福”自我安慰,“现在文莱大学都有中文课了,说明中文以后越来越重要。就连中华中学都有30%的马来裔学生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