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杰(中评社图片) |
中评社北京12月16日电(记者 张爽)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王杰在第六届中华文化论坛上表示,中华文明延续数千年而不衰,中华民族在磨难中日益强大,走向复兴,其重要的价值根源之一,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深厚底蕴提供着精神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根与魂,也是民族文化价值认同、民族成员精神联系的最重要纽带。
以下是发言全文:
各位来宾、各位学者,大家上午好。刚才听了楼宇烈先生和叶小文先生的发言,很受启发,下面我想接着两位先生发言中提到的几个问题,谈点自己的感想,与大家分享。
首先,关于人的立身之本。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之所以为人的底线在于礼义道德良知。这个问题在中国文化早期,是以人禽之辩、君子小人之辩的形式出现的。荀子认为:“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水火有气但没有生命,草木有生命但没有感知,禽兽有感知但没有道德礼仪,人有气有生命有感知有道德礼仪,所以是天地间最为可贵的。人正是有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有了是非、善恶、恻隐、美丑、荣辱之心,有了男女长幼尊卑贵贱之别,有了礼义道德良知,一句话,有了人之为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从而告别了野蛮,走向了文明。这是人之为人的一个底线,也是中国文化的底色,是中国文化对人的最基本看法,具有浓浓的道德色彩。
其次,关于诚信。小信诚则大信立。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春秋时期,晋文公就说:“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信用,是国家的宝物,是保护百姓赖以生存的根本。《论语》中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谨而信,泛爱众”。诚信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交往的明信片,秉持诚信才能在社会中行稳致远。荀子强调,“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政策法令取信于人民的,国家就会强大;政策法令失信于人民的,国家就会衰弱。《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指真实无妄,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的,没有虚假,作为天地万物之一的人应该把追求真诚作为立身之本。在古人看来,诚是内在的品质,信是外在的表现,内诚于心,外信于人,只有遵循真诚心灵的要求所做出的实在行为,才具有感染他人的魅力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