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新华社) |
中评社北京11月17日电/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韩国多地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再次人满为患,截至11月16日,全国共计新冠重症患者495例,刷新韩国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的最高值,单日新增病例数量也已连续七天超过2000例。
韩国政府自11月1日启动“分阶段恢复日常生活”防疫模式,这是继新加坡之后,亚洲第二个国家尝试所谓的“与新冠共存”。但是严冬到来,与此同时人们此前接种的疫苗随着时间效力减弱,“与新冠共存”模式面临考验。
据韩联社报道,拥有近千万人口的首尔,11月14日重症病房使用率达76%,超过触发紧急计划的标准,仁川、京畿道等首都圈地区的重症病房使用率也逼近警戒线。
“医疗体系尚有余力,尚不需要启动应急计划。”韩国中央应急处置本部社会战略组组长孙映莱16日在记者会上回应,欧洲等国家进入恢复日常模式后引发病毒大规模流行,但韩国幷未达到预想危机版本的每日新增5000至7000例。
全球都在关注“与新冠共存”做法的可行性,这被视为一种摆脱疫情束缚的可能选项。最早提出这种相对自由放任做法的德国、英国等欧洲国家正在经历疫情反弹,但幷未宣告策略失败。
曾在去年被称赞为防疫“模范生”的韩国,将如何继续与新冠共存?
时隔651日重启日常生活
今年8月初,欧洲多国已在探索“与病毒共存”模式,新加坡也已迈出第一步,当时韩国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数还在2000例左右徘徊,但对于重新开放社会生活蠢蠢欲动,韩国疾病管理厅8月底提出,计划讨论实施类似防疫策略。<nextpage>
韩国保健福祉部中央应急处置本部随即展开民调,七成以上国民赞成政府采用“与新冠共存”防疫模式,多数认为11月底转换防疫模式较为妥当。
针对新防疫模式,韩国国务总理金富谦在10月的讨论阶段阐述:“我们要把新冠变为一种可控的传染疾病,不再对未知的病毒感到恐惧,让公民恢复完整的日常生活。”
韩国政府考虑到疫苗的覆盖率,将转换防疫模式的日期设定于11月1日。韩国新冠疫苗预防接种推进团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29日,完成新冠疫苗接种的人员占总人口约74.3%。
根据韩国“分阶段恢复日常生活”路线图草案,韩国将分三个阶段有序放宽社交距离限制措施,每个阶段为期6周,首阶段启动日为11月1日。
在放宽防疫的首阶段,除娱乐设施外,饭店、咖啡厅、电影院能够24小时营业,不论是否接种疫苗,首都地区最多10人、非首都地区最多12人可聚集。完成疫苗接种的人可自由出入棒球场、健身房、练歌房。
自去年1月20日韩国出现首例新冠患者后,时隔651天重新迎来日常生活,韩国一些民众彻底放飞自我。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开始“与新冠共存”模式后,许多人反映职场聚餐和KTV聚会明显增多。不少年轻人聚集在弘大夜店门口排队,还有市民半夜仍在首尔乙支路的大排档喝酒。
与此同时,韩国公民也开始走出国门旅行。今年7月和10月,韩国先后与塞班和新加坡签署航空旅游气泡协定,完成新冠疫苗接种的韩国公民可免隔离赴上述两地旅游。
新防疫模式开启之际,韩国医生协会就警告称,不排除境内出现第五波大流行、日新增确诊病例最多达2万例的可能性。<nextpage>
“与新冠共存”的标准何在
韩国“与新冠共存”的第10天,危重症病例已达460例,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其中超过八成是60岁以上老人。随后几日,重症病例数值还在不断增加。
11月10日,韩国国务总理金富谦承认,新冠重症病例、死亡病例、病毒基本再生数等各项防疫指标的恶化速度均高于预期。韩国防疫部门分析认为,宽松的防疫措施导致确诊病例规模扩大,由于高龄人群疫苗接种时间较早,随时间推移保护效果降低,加上季节因素影响,健康风险提升。
高丽大学九老医院感染内科教授金宇柱在接受韩媒采访时表示,60-74岁人群中,很多人接种的是阿斯利康疫苗,根据英国公共卫生局资料,即便接种完两针阿斯利康疫苗,在面对德尔塔变异毒株时,预防效果也只有60%。
事实上,从10月末开始,面向韩国75岁以上人群的加强针接种工作已经开始,幷从11月10日起面向疗养院和疗养设施的住院人员启动加强针接种。此外,防疫部门还考虑将第二针疫苗和加强针的接种间隔从原先的6个月一律缩短至5个月以内。
韩国政府试图通过疫苗加强针解决重症病例攀升问题,16日称暂不考虑暂停“与疫情共存”防疫模式。值得注意的是,韩国中央应急处置本部给出的决策理由是,现阶段韩国医疗系统仍有能力应对新冠疫情,但没有公布“熔断机制”的具体标准。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政府此前将重症病床使用率超75%列为启动熔断机制(暂停“与疫共存”模式)的标准之一。截至11月13日,首尔、仁川、京畿道等首都圈地区,该区域重症病床的使用率已达74.2%,其中首尔为76.2%,仁川为75.9%,已经超过标准值。<nextpage>
韩国嘉泉大学医学中心传染病专家严仲植(音译Eom Joong sik)指出,评估医疗系统的能力不仅仅是计算空床的数量。政府忽略了每家医院的不同情况,例如他所在的医院,重症监护室的护士因超负荷工作正逃离岗位。
围绕是否继续“与新冠共存”模式,争论持续。怎样的疫情形势下才适合重开社会,尚无定论。
“不应该等待出现重新开放的完美条件,因为世界永远不会完美。”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授、卫生政策专家杰里米·林(Jeremy Lim)对《纽约时报》表示,过于谨慎的行动是糟糕的策略。不过,正在“实验”与新冠共存的英国、德国、新加坡等国,目前为止无一赢得这场战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