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制衡中国或对抗中国:美中关系中的地缘因素
http://www.CRNTT.com   2021-03-23 00:15:51


地缘因素
  中评社╱题:“制衡中国或对抗中国:美中关系中的地缘因素” 作者:萧衡锺(台湾),国立台东专科学校通识教育中心助理教授;北京大学、中国文化大学博士

  单纯地使用地缘政治观点,其实仍难以单一去解释为何美国两任政府对中国大陆的认知及其中国政策出现了转变。所以应该说,包括了国际体系硬实力,以及相对潜在权力与技术水准之差异,还有地缘政治经济等方面,都是其影响因素之一,并非单一因素的考量。

  一、前言

  从各项指标数字来看,美中在奥巴马到特朗普政府时期,其相对潜在权力虽然已显着接近,但美国仍未被中国大陆所超越,美中的潜在权力亦尚有段距离。此外,若考量到中国大陆的工业产值在受到工资上涨、美国关税等问题冲击下已来到10年来的新低,而中国大陆的经济成长也已逐渐趋缓,未来美中相对权力的改变会逐渐减慢。有鉴于此,若认为特朗普政府中国政策的形成是因为美中潜在权力的变化所导致,则其解释力似乎稍嫌不足,由此,本文将试图由地缘政治,也就是美中地缘影响力范围(sphere of influence)的消长变化,来做进一步探讨。

  从地缘政治的观点来看,美中地缘政治上影响力的消长,是否为造成特朗普政府转变其中国政策的主因值得探究。自中国大陆经济实力崛起以来,其开始使用经济政策拓展其对周边国家与各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亦即使用地缘经济政策拓展其政治上的势力范围。中国大陆的领导体制对国内经济与对外投资、贸易的控制能力皆强,配合了中国大陆庞大的市场,给予了中国大陆得天独厚的优势去实践其地缘经济策略,近年来大幅提升了其地缘政治的影响力。以下将首先探讨中国大陆地缘经济策略的动机、策略与实践,进而分析美国的中国政策的转变,是否为对此种政策的回应。

  二、地缘政治经典理论之应用

  中国大陆自习近平上台、推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便积极地在亚洲、非洲甚至拉丁美洲拓展其影响力与势力范围。此种对美国以及美国主导的现有国际秩序的挑战并非军事层面的直接对抗,而更是在政治、经济层面上暗潮汹涌的竞争。

  Robert Ross的21世纪东亚地理和平论认为虽然美国拥有全球的霸权,但以往东亚是一种平衡的两极的状态,中国大陆拥有陆上的优势,而美国拥有海上的优势,此优势唯有中国大陆发展出强大的海上实力时才会被打破。引用此理论来看,中国大陆近年来全力发展其海军实力,并在奥巴马政府时期逐渐开始在东海、南海挑战美国在东亚的海上优势地位,引起周围国家的忧心,而至特朗普政府时期也延续这样的强势作为,的确已挑战甚至改变了这种平衡的状态,让美国认知到现有国际秩序被挑战的威胁。

  因此,本文也希望引用地缘政治理论中,Stephen Walt的威胁平衡论与Mearsheimer的离岸平衡手概念,为这样的政策形塑提出解释。Walt的威胁平衡论指出,面对一个崛起的中国大陆,美国必须选择制衡或是扈从的策略,而要选择何种策略,则取决于其对于威胁的认知。威胁平衡论中影响此认知的四项指标包括,总体权力、地缘临近性、攻击能力以及攻击意图。在奥巴马政府至特朗普政府时期,中国大陆日益崛起,而中美间的地缘邻近性也未改变。

  在总体权力的部分,中国大陆在奥巴马至特朗普政府时期,其军事与经济权力确实已显着提高,而伴随着中国大陆军事现代化,其海空军以及新式军力的成长,中国大陆攻击美国的能力确实已显着提升。但同样的,中国大陆总体权力以及攻击能力仍离美国有段距离,因此若引用威胁平衡论,单纯从这两个面向来指出美国两任政府对中国大陆威胁的认知有显着改变,进而对研究问题进行解释,似乎仍尚有不足之处。

  若应用Mearsheimer攻势现实主义中的离岸平衡手概念来看,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区域霸权,而希望阻止中国大陆成为东亚新的区域霸权。为此,美国必须扮演离岸平衡手的角色,以直接、间接地制衡中国大陆。对中国大陆进行间接制衡,是奥巴马时代重返亚太政策中联合区域盟友的政策,这样的政策重视多边合作与国际建制,认为美国无需付出高额的代价去全面制衡中国大陆。到了特朗普政府时期,其认为美国必须直接介入印太区域以全面制衡中国大陆的强势作为,方能维持现有的国际秩序,避免中国大陆成为区域霸权。

  综上所述,应用21世纪东亚地理和平论可以得出中国大陆军事、尤其海军实力的成长,已打破现有权力平衡,让中国大陆得以延伸其地缘政治影响力,而美国则需更积极进行权力平衡的结论。另一方面,应用离岸平衡手概念,可以得出与应用威胁平衡论相同的结论,也就是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经历了对中国大陆认知的大幅改变,也就是认知到中国大陆在地缘政治影响力上面的大幅增长,而认为需要更为强硬地制衡中国大陆,抵消中国大陆扩张的影响力。

  有趣的是,过往地缘政治的理论经常强调安全与政治两面向的互动,但中国大陆实际上却甚少使用军事实力来拓展其地缘政治影响力;相反的,中国大陆经常使用经济外交工具来拓展其地缘政治影响力。由此可见,过往地缘政治的理论已无法全面应用于分析中国大陆地缘政治上的政策,故需要讨论中国大陆如何使用地缘经济的政策,来扩大其地缘政治的影响力,并进而导致特朗普政府更为强硬的中国政策。

  三、中国大陆地缘经济之实力与策略运用

  根据Robert Blackwill与Jennifer Harris的定义,地缘经济政策指的是国家使用经济工具去拓展、保护国家利益,产生有利的地缘政治结果的政策。中国大陆是目前国际上使用地缘经济策略的佼佼者,毕竟在军事上要全面抗衡美国在东亚甚至印太区域的影响力仍有不足,于是转而使用经济手段去拓展其势力范围。中国大陆使用经济、使用地缘经济政策去拓展影响力背后的逻辑在于互惠互利。

  中国大陆以资金援助、贷款、贸易为诱因,使亚、非、拉美国家制定符合中国大陆利益的政策。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透过这样的地缘经济政策,中国大陆长期扩大了其地缘政治的影响力。

  虽然中国大陆在经济上的绝对权力仍远不如美国,但因为中国大陆在其政治经济的主导下,对于国内经济的引导能力远胜过西方国家,故中国大陆能较西方国家拥有更多的可支配财富能够作为政策工具使用。Blackwill与Harris的书中指出,决定一国地缘经济政策强度之因素有四,分别是控制对外投资之能力、国内市场之大小与控制力、控制商品与能源国际流动之能力,以及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

  在这些要素之中,中国大陆对于对外投资拥有较高的效率,这有部分源于中国大陆国有银行、企业与主权基金的庞大实力,中国大陆国有企业占中国大陆上市公司市值的80%,另有部分则源于中国大陆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力。

  此外,中国大陆的国内市场非常大,且需求成长迅速,外国需考量其政策若不受中国大陆认可,被拒绝进入其市场的庞大代价。像是日本商品在钓鱼台事件后,遭中国大陆消费者抵制而遭受巨大损失,或是美国在南韩部署萨德飞弹系统时,韩国商品、赴韩旅游与在大陆的韩国企业也受到了强烈抵制,由此更增添了中国大陆对其国内市场的强大影响力。

  中国大陆引导商品与能源流动的能力,随着中国大陆国内对商品与能源的需求与购买力提高而上升,此外,中国大陆也积极与亚、非洲等国家签订长期合约,实质经营部分国家的天然资源,如刚果的铜、苏丹(南苏丹独立前)的石油、辛巴威的白金等,皆为实例。而中国大陆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影响力也逐渐上升,透过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大陆希望减少对美元的依赖,甚至在将来挑战美元的霸权地位。加上中国大陆的政治经济体制,让中国大陆对其国内经济的强大引导力形成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有足够的“家底”来进行其地缘经济政策。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