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而言,美苏冷战双边危机及其应对管理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针锋相对,尤其是在危机的前期阶段双方相互斗狠、以牙还牙、展示强硬、高调出击。
二是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乃至不择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例如,美国之所以在古巴导弹危机中相对占据上风,在很大程度上与美英成功的对苏情报战、间谍战有关。苏联“格鲁乌”(总参情报部)上校潘科夫斯基叛变投敌,于1960年底主动投靠美英情报机构,并在古巴导弹危机期间向美国提供了苏联核武器数量等绝密情报、出卖苏联底牌,包括:初创时期苏联战略火箭军及洲际弹道导弹投入战斗值班的绝密情报;有关核武器某些部署地点的情报,并附有具体地形图;有关洲际弹道导弹发射井的建设计划;1960-1961年间苏联军事情报机关的编制、部分驻外情报机构工作人员、某些科研院所驻地等情报;涉及国家重要军事政策、激光武器等新型装备发展方向等方面的绝密情报。其提供的情报还证实:“目前苏联的核武器,在数量上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运载手段与美国相比也有不小差距。”美国中情局由此断定,苏联在古巴的导弹要真正形成威胁还要16-18个月,并由此判断赫鲁晓夫在危机初期对美国的强硬纯粹是在讹诈美国。该情报对美国高层决策起到了重大作用,肯尼迪总统之所以没有下令轰炸古巴,就是因为其已完全掌握苏联没有能力也不愿与美国开战的内幕情报。
三是双方并非单打独斗,而是均重视经营盟友和壮大己方声势,并为此大肆拉帮结派。
四是危机演变呈现前期逐步升级、日趋紧张、乃至接近战争边缘,与此同时又都留有余地,尽量避免过度刺激对方,不追求“你死我活”,而是相互妥协,并在后期降温缓解。
五是对立双方保持密切乃至高效的沟通与接触,而非彼此隔绝,从而使各自的立场态度与政策资讯得以及时传递给对方,减少甚至避免了彼此误判。
对此,英国国际关系学者詹姆斯·理查森在总结美国学者关于危机管理的研究时提出,古巴导弹危机“成功管理”的7条原则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这7条原则是:在决策过程中要有多种声音;在贯彻政策时政治上要严格控制;设立有限的目标;保持具有弹性的各种选择;减少时间压力;需要有瞭解对手感性认识的洞察力;保持沟通管道。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