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2月19日电/春节的余温还未散去,一年一度的艺考又热闹启幕。尽管前面是道狭窄且崎岖的道路,但始终都有人蜂拥挤到“艺考”大军的队伍里。连日来,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等高校迎来了又一批怀揣“艺术梦”的年轻学子。不出所料,今年艺考报名人数再攀新高,竞争激烈,场面火爆。
市场有这样的需求,社会相应的供给也就会补充过来。“艺考经济”成为了一种新兴的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内拉动了服务行业的发展与繁荣。考点周边的房屋租赁、美容美发店生意日渐火热。社会上有不少的培训机构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应运而生,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产业。艺考喧嚣的背后,是考生和家长经年累月耗资不菲的训练;辗转多地备考、应考的辛劳。
艺考很火热!艺考热只是文化艺术发展的一个侧面,但毋庸讳言,其中也夹杂了太多的功利诉求,甚至也有不少“虚假繁荣”的成分。有人报名参加艺考完全是凭着一腔热情,还有些考生因自身文化课基础薄弱,“半路出家”参加培训班,想拿艺考碰运气。更多的考生是觉得读艺术院校将来能当明星,“钱途”宽广。殊不知,艺考的竞技场相当残酷。
艺术基础教育的功利化和技术化则是更严重的问题。主管者“上面要什么我就考什么”,应考者“他们考什么我就学什么”,活生生的艺术变为标准化的动作要领、发音技巧、面试攻略……在功利心态的支配下,很多学生对所考的内容毫无兴趣,只关心考试的结果和其后的好处。艺术由不爱好艺术的人来做,如何能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