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台湾社会“颂殖恋殖”现象及其原因初探
http://www.CRNTT.com   2019-07-28 00:16:30


 
  (三)战后国际冷战格局的出现,与美国推动“扶日助台遏华”战略有直接关系

  二战后,美国主导了战后国际秩序与诸多规则或制度的建构。为了遏制新中国,大力扶持日本、协助台湾,形成对华包围圈,美国对日本的侵略战争罪行与殖民统治未能进行彻底清算,保留了对侵略战争负有直接责任的日本皇室,释放多名战争罪犯,进而将日本、台湾纳入美国主导的对抗包括中国在内的共产主义阵营的西方政治阵营。战后台湾在政治经济上又全面受美国影响与控制,台湾当局对日态度与殖民观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追随美国,不再追究与清算过去日本的殖民统治与侵略战争罪行。对日本扭曲、否定“南京大屠杀”与慰安妇等问题,美国与台湾只有制式的外交语言,但均缺乏足够的反对与抗议立场,缺乏对日本错误史观的批判精神。可以说,战后国际社会尤其是包括美日台在内的西方阵营的反共反华与遏华格局的形成,对日后台湾社会对日殖民统治错误史观形成有很大关系。

  (四)岛内政治格局变化,国家认同出现严重分歧,“台独”分裂势力将“亲日颂殖”作为争取日本支持与制衡中国大陆的战略手段

  在台湾岛内,以国民党代表的蓝营尽管亲日,强调台日友好,但较能正确认识日本殖民统治问题与抗日问题,没有明显的媚日情绪,也较少“颂殖”现象。相对的,台湾整个“台独”分裂势力或绿营不仅亲日媚日,而且普遍颂扬殖民统治。这与其谋求台湾独立的政治立场密切相关。其中,李登辉们、民进党或绿营用“日治”这个概念还有一个政治企图,即将历史上中国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与管理视为“明治”、“清治”等,这样以来明清政府与日本殖民者均是外来的,均是在台湾进行不同时期的治理,也是达到建构“台独”的目的。

  同时,为对抗追求两岸统一的中国大陆,力争实现台湾独立,民进党等“台独”势力自然要争取美日支持,于是就会有“亲美友日”主张。不仅如此,绿营势力为了获得日本好感,得到日本支持,就不敢正视、批评日本的殖民统治与侵略历史,还要对日本歌功颂德,以便建立共同的“反中抗中”统一战线。

  事实上,上世纪60、70年代,日本是“台独”分子的海外大本营。这就是“台独”势力与日本(尽管不一定代表日本政府)存在着密切关系,“台独”势力自然视日本是“台独”的保护伞。

  绿营在“台独”政治立场与政治需要下,违背人类的基本价值,为争取日本好感与支持,赞美日本殖民统治,更极端化为“留恋”日本殖民统治。从这个角度看,民进党一直高喊维护台湾主体性是假的,甚至“独立”也是假的,实际上只不过是美日的政治傀儡。

  (五)台湾社会对日本的亲近感,逐步形成的“亲日媚日”心态,也会影响对日本殖民统治史观

  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客观上造成台湾受到日本社会文化的诸多影响,会认同所谓日本文化的进步性与先进性。当今日本成为台湾民众最亲近与最喜欢的国家,也是往来最密切的国家。2017年3月,台湾民意基金会对台湾民众最喜爱与最讨厌的国家或地区调查结果显示,日本是台湾民众最喜欢的国家之一,达83.9%,仅次于新加坡(87.1%)⑫。日本也是当今台湾民众最喜欢旅游的国家或地区(中国大陆除外)。台湾赴日本旅游人数从2014年的297万人次上升到2018年的482万人次,日本赴台旅游人数也从163万人次上升为197万人次。

  台湾民众对日本的好感还可从对日本大地震的自发捐款中得到体现。2011年,日本发生“311大地震”,台湾民间捐款达57亿元新台币,超过其他92个国家或地区捐款总额(包括美国、欧盟与G7工业国),是台湾史上最大的民间对外捐款额(台湾对大陆灾区或灾难性捐款也比较积极,其中以2008年5月四川汶川大地震捐款最多,政府与民间合计为15.1亿元人民币。所不同的是,台湾同胞对大陆捐款以企业为主,其中又以台资企业为主,在捐款最多的外资企业前10中台资企业占了4家)。不过,被认为全岛最绿的地方台南市大地震时,日本人却只捐了5000万新台币。显然,台湾民众对日本“友好”与慷慨,日本对台湾却未必有同样的情感与慷慨。

  (六)台湾颂扬日本殖民统治的文学艺术作品对台湾民众尤其是青年一代的日本殖民史观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作用

  文学与艺术作品对民众的价值观有重要影响,尤其是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多年来,台湾许多影视作品与亲日媒体等,回避日本殖民统治台湾的历史,回避屠杀台湾同胞的历史大背景,大量描写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与日本之间民众的“感人”与“动人”故事,建构“台日亲如一家”的情感。这种隐晦颂扬日本殖民统治者的“日台故事”,对台湾民众尤其是青年一代的价值观、史观有着重大影响,而且是带有怀念、思念、向往日本或日本殖民统治的潜移默化作用。这是今日台湾社会弥漫着亲日媚日与颂扬日本殖民统治的社会根源之一。台湾苦劳网青年记者张智琦在“台湾‘亲日恋殖’现象批判”一文中指出,“在近年的台湾电影中,如电影《海角七号》、《虽然妈妈说我不可以嫁去日本》都反复再现了一种日本人和台湾人彼此‘相爱’、‘依恋’的状态,进而强调日本和台湾在历史和现实中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情谊。这些流行文化作品,反映的是台湾整体的意识形态氛围,也就是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将日据台湾当成是和日本‘同一国’,并把当前的台日关系呈现为‘一家亲’、‘友好’的关系。这样一种以爱包裹的意识形态,一则有美化殖民历史的效果,一则也强化了亲日的政治现实。”⑬。2014年,台北市长柯文哲在观看电影《KANO》时痛哭流涕,声泪俱下,足见影视作品对民众感情的影响之大。

  (七)战后日本强势经济文化对台湾社会的影响

  战后,日本在美国扶持下在战争的废墟上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与文化强国。由于地理与历史的关系,台日经济文化关系一直很密切,日本曾是台湾最大的交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与最大的进口市场,台湾生产与生活受到日本经济文化影响重大,台湾不仅在经济与技术上长期依靠日本,而且在流行文化上追随日本。于是台湾一切跟日本学习,模仿日本,出现了长久不衰的“哈日族”与“哈日现象”,对日本好感增加,自然容易淡化或忘却过去伤痛的历史,不再刻意追究日本对台湾的侵占与殖民统治。

  孙若怡教授认为日本对台湾文化渗透是主要原因之一,认为“日本在台湾可谓是具有无孔不入与无所不在的影响力量”,“具有日资背景的便利商店、汽机车与日式餐饮馆,可谓遍及全台;往往成为日本右翼政治势力,支持台独势力的一只看不见的手。电视台中的日本广告、卡通影片以及日本流行商品,则深深影响青少年的审美与价值认同”⑭。

  另外,现在台湾年轻一代“重现在轻过去”的现实感觉意识,不会刻意追究过去历史上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而更看重当下日本的角色与日本对台湾的态度,自然无视台湾社会出现的“颂殖”现象。

  (八)日本尤其是日本右翼势力扮演了重要角色

  观察台湾出现的“颂殖恋殖”现象及原因,除了前述诸多原因外,日本政府尤其是日本右翼势力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战后,日本政府不仅否认“对亚洲各国战败”(认为是美国原子弹让日本战败),一直用“终战”替代“战败”,而且一直未真诚对侵略战争与殖民统治进行忏悔与道歉,就是不愿正面承认战争的失败,不愿承担战争责任,对冷战夹缝中的台湾社会有重要影响。特别是日本国内一直存在一股强大的右翼势力,他们成为当今台湾颂扬与纪念日本殖民统治遗迹、修建神社的重要推手。

  近年来,日本李登辉之友会、日本樱花频道、台湾研究论坛等日本右翼亲日团体,与台湾岛内“台独亲日”势力勾结,策划与发动了一次次“颂殖恋殖”活动,如整修乌来高砂义勇队慰灵纪念碑、重建屏东高士神社、修复八田舆一铜像及“2020东京奥运台湾正名公投”等,均有日本右翼势力的参与与推动。

  日本右翼势力还与岛内“台独”势力合作,将代表日本文化的“赏樱”活动有计划地在台推广,也增加了台湾民众对日本与日本文化的亲近感。“赏樱”原本是每年3至5月樱花盛开季节日本国民特有的“年中行事”之一。2002年,日本“育樱会”,通过“日本李登辉之友会”,与台湾的“李登辉之友会”合作,由台湾“李登辉之友会”总会、“台独”大佬与李登辉的“国策顾部”黄昆虎负责,与台湾各县市的“李登辉之友会”分会,在南投县、新竹市、嘉义、台北、新北等建立了20多个赏樱地点,将日本“赏樱文化”在台湾发扬光大。

  注释:

  ①本文主要探讨当今台湾社会对日本殖民统治的立场与态度及其原因,因此用“颂殖恋殖”概念,未探讨台湾社会“亲日媚日”现象,因此未用“亲日恋殖”或“日本情绪”等概念。

  ②谭建川(西南大学日本研究所所长),“近代日本教科书如何臆造‘台湾故事’”,来自澎湃新闻,2014--11-708:38:43.

  ③张智琦,“台湾‘亲日恋殖’现象批判”,“两岸融合视野下台湾史论坛”论文,2019年4月16-18日,福建厦门。

  ④王晓笛,“民进党这么搞,是想让台湾二次沦为日本殖民地?”,观察者网,2017-07-2308:36:51

  ⑤张智琦,“台湾‘亲日恋殖’现象批判”,“两岸融合视野下台湾史论坛”论文,2019年4月16-18日,福建厦门。

  ⑥黄光国,“为‘大日本帝国’招魂—‘台湾之塔’的媚日史观(上)”,台湾《海峡评论》,2019年1月,第337期。

  ⑦1993年,台籍日本兵后代组成“台湾人原日本兵、军夫及遗族协会”,向日本政府索取赔偿未付军饷、储金,要求与日本复员军人享受一样的赔偿和年俸,还到日本东京示威游行。当时执政的李登辉因亲日却不敢声援与支持。最后,经过努力与协商,日本政府对有登记在案的日本兵军夫以每人200万日圆给予象征性的补偿。

  ⑧曾健民,“李登辉的慰灵碑—评琉球的台湾之塔和题字”,台湾《海峡评论》,2018年8月,第332期。

  ⑨张智琦,“台湾‘亲日恋殖’现象批判”,“两岸融合视野下台湾史论坛”论文,2019年4月16-18日,福建厦门。

  ⑩孙若怡在“当代台湾家长会畸形:亲日情绪的历史根源”,“两岸融合视野下台湾史论坛”论文,2019年4月16-18日,福建厦门。

  ⑪张智琦,“台湾‘亲日恋殖’现象批判”,“两岸融合视野下台湾史论坛”论文,2019年4月16-18日,福建厦门。

  ⑫郭伟峰,“习近平的人民观与如何正确对待台湾同胞”,《中国评论》(香港),2019年第3期。

  ⑬张智琦,“台湾‘亲日恋殖’现象批判”,“两岸融合视野下台湾史论坛”论文,2019年4月16-18日,福建厦门。

  ⑭孙若怡在“当代台湾家长会畸形:亲日情绪的历史根源”,“两岸融合视野下台湾史论坛”论文,2019年4月16-18日,福建厦门。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9年7月号,总第259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中国评论新闻
无此ID号的文章内容java.sql.SQLException: ORA-01001: invalid curs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