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安全引关注 要用法律手段给予保障
吃进肚里的食品安全近年来越来越受瞩目。今年两会,来自食品企业的部分代表和相关部门政府官员及食品科学家也不出例外,聊着百姓最关心的食品安全话题。全国政协委员马忠明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近些年,国家已越来越认识到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认识到需要构建机制,利用法律手段保障食品安全,这体现了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
黑龙江省的林宽海代表提出,要以创新由田间地头到餐桌端头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为保障,加快建设三江平原绿色安全食品产业体系。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建立可监控、可追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促进食品产业产、加、储、运、销全产业链、全过程集约化控制,为全国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提供示范。
“农产品流通过程中设施与冷链技术落后使产品绿色化受到挑战,农产品集贸、批发市场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缺失更降低农产品绿色化的程度。”谭志娟代表也说。
天津北辰区天穆镇天穆村党委书记穆祥友代表说,由于食品的产业链长,应重点解决监管职责过于分散的问题,建议将对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能集中,权责进一步明晰,如成立专职的食品安全行政执法部门,以方便行使食品安全专项管理职权。同时,还要注重对执法人员的法律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制定严密的工作纪律和执法程序、完善行政执法人员责任追究等机制,不断强化执法和监督,让法律法规落到实处。
人大代表董配永则建议,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搞好食品安全的宣传教育,帮助他们把好病从口入关。让孩子们认清危害,改变不良饮食习惯,远离有害垃圾食品。要整顿治理学校周边出售有害垃圾食品的小吃部、小卖店等,该取缔的一个不留,该严惩的绝不手软。对制售有害青少年身体健康食品的小工厂、小作坊坚决查处打击,从源头上进行治理。同时,董配永还建议国家专门建立《青少年食品安全法》,把青少年食品安全上升到法律层面加以保护。
付刚委员认为,应健全社会动员机制,加强食品标识和内容物含量标注管理,给消费者一个知情权和选择权,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维护食品药品安全的社会共治局面,不给不法厂商以可乘之机。建立并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并根据中国国情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切实解决安全标准不协调、不统一的问题。健全食品药品监测体系,建立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加强执法力度,坚持执法常态化。由政府牵头,主流媒体配合,在宣传导向上给与正确引导,切实提升餐桌安全食品企业的品牌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