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两岸和平协议引发的争议与思考
http://www.CRNTT.com   2019-04-15 00:13:03


国民党主席吴敦义
  中评社╱题:两岸和平协议引发的争议与思考 作者:周建闽(香港),中国评论月刊总编辑、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创中心专家委员

  国民党主席吴敦义最近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提出,如果重返执政,会考虑和大陆洽签两岸和平协议。此一说法,立刻引起岛内各界激烈讨论,一时间,“和平协议”四个字成为舆论焦点。

  岛内绿营的强烈反对,自可预料。蔡英文称不会接受“任何会消灭或伤害国家主权、消灭台湾民主认可的政治协议”。蓄意把和平协议与主权、民主等台湾民众在意的价值对立起来。而最近喜欢自比邱吉尔的苏贞昌,则表示签署和平协议只会换来战争,完全将和平的本意颠倒过来。民进党政府并着手行动,宣布立法院新会期将会优先推动《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保台”修法,强调协议内容必须经过公投程序,大幅提高公投条件与门槛。

  民进党和绿营反对和平协议,其主张无非是那么几条:一曰“和平协议就是投降协议”,签订了和平协议,就等于对中国投降。其二是认为签署和平协议会落到一中架构,陷入中国“国内管辖事项”陷阱,使台湾问题中国化,增加美日等国介入的难度。其三是指和平协议将使“自由民主宪政秩序遭受破弃”。其四是认为签了和平协议也没用,大陆随时可以毁约。这些理由十分牵强,逻辑上难以成立。试问,如果签了和平协议就等于签订投降协议的话,那么这叫和平协议吗?分明是认败投降书。此外,如果与大陆签订的协议就等于投降,那么两岸之间已经签署的23个经济民生合作协议是经济民生投降书吗?至于两岸和平协议是否属于“国内法”的问题,这无疑是确定的。两岸已经达成二十多项协议,并未见到落入所谓“国内管辖事项”陷阱。而所谓“自由民主宪政秩序遭受破弃”,更是无稽之谈。和平协议就是为了维护台湾的和平稳定,使两岸能在制度保护下共享和平发展。至于和平协议是否会被遵守,则明显是个假议题。因为,首先和平本是双方共同追求的目标,不是一厢情愿的单相思。既然是双方的意愿,为何会不执行呢?其次,和平协议是公诸于天下的法理性文献,其谈判、内容形成和执行过程都要受到两岸各界和全体民众共同监督,且必将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两岸都不可能将自己的政治信誉毁于一旦。很明显,这几条所谓的反对意见都无法成立。

  民进党一向标榜以民意为依归,当然也会对“和平协议”问题进行民调。但很吊诡的是,多数民众对此是持反对意见的,仅有民进党在2011年底做的一次民调,其偏向性可想而知。此外便是2013年某民调机构做的调查,由于其将和平协议与统一挂钩,有议题误导之嫌。而岛内多家媒体与民调机构历年对和平协议做过多次民调,其结果都是赞成者为多数。如2011年10月旺旺中时民调中心就此进行调查,59%的人认为签订和平协议,有助两岸稳定交流,避免兵戎相见。2016年4月14日,“远见民调中心”公布,民众有50.0%支持两岸签订两岸和平协议。今年2月下旬的Yahoo民调显示,支持签署《两岸和平协议》的民众也占据主流地位。更有美国杜克大学的牛铭实教授从2002年起进行的一项大型“国家安全调查”计画民调,从陈水扁时期一直延续到马英九、蔡英文任内,十几年来先后做过多次民调,始终有超过7成的台湾民众支持签署和平协议。这就清晰地说明了,台湾的主流民意对于两岸和平协议并不抱持反对态度。

  既然有强大的民意支持,为何国民党会如此畏畏缩缩,不敢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呢?事实上,关于签署两岸和平协议一事,在国民党的政纲中几经反复。早在2005年4月国民党主席连战与中共总书记胡锦涛会谈,达成《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后,在当年召开的“十七全”上,经过卸任党主席连战与新任党主席马英九的共同努力,将此五项愿景纳入国民党的政策纲领。其后在2009年10月通过的国民党政策纲领,又再度列入。2011年,马英九发表“黄金十年”竞选纲领,提出未来十年内倘条件成熟不排除签署“两岸和平协议”。2016年洪秀柱担任国民党主席后,于当年9月通过国民党新的政策纲领,提出积极探讨以“和平协议”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的可能性,扮演推动两岸和平制度化角色,确保台湾人民福祉。而2017年吴敦义担任党主席后,又将政纲中“和平协议”几个字删去。而吴敦义在最近“考虑洽签两岸和平协议”的讲话遭到民进党攻击后,于3月6日召开的国民党中常会,再度将两岸政策论述定调为“仍会依据2005年‘连胡五项愿景’,维持不统、不独、不武现状,在‘九二共识、一中各表’基础上,确保两岸和平稳定发展”。十年之间,国民党原地踏步,空转了一圈又回到原地。

  国民党对于和平协议的踌躇顾虑,首先反映出了其政治上的软弱性。如同台湾媒体的分析:“面对各种批评、质疑甚至抹黑,国民党往往缺乏直球对决的习惯和能力,导致原本支持的民众听多了质疑的声音后,也容易产生疑虑,不表态或甚至反对了”。

  其次,国民党内部对此的认识也不一致。一位党高层甚至公开说,“两岸和平协议不能为了要和平,而不要中华民国,让人民陷入危险。”可见,为何要签署和平协议以及达成什么样的和平协议,在国民党内意见并不统一。马英九认为,“两岸和平协议”就是“不武”。吴敦义则未提及和平协议的内容与目标,仅提出将根据“国统纲领”,以“自由地区”与“大陆地区”的身份签订和平协议。洪秀柱指出,“两岸和平协议的用意,就是为了中华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以及自由的国际空间”。朱立伦强调,和平协议的重点是和平,不在协议。从以上国民党领导人的主要观点看,国民党主要是希望签署和平协议能维系“中华民国”的生存与发展,使两岸关系不统、不独、不武的现状持续,并藉此拓展国际空间。 对于共同推动民族复兴大业的想法,基本没有。

  第三,由于享受着事实上的和平状态,大多数台湾民众对于两岸签署和平协议的问题并不关切,国民党也仅是以此为政策工具,作为与民进党博弈的独门利器。此外,就是担心如果没有和平协议的约束,民进党与台独势力有可能突然搞事,造成台海局势动荡,给大陆祭出实施“反分裂国家法”的机会。而这种可能性目前看来并不大。因此,能混就混,似乎成为台湾政坛乃至社会各界的“潜规则”。 

  但是,两岸和平协议就真的不重要、可以忽视或逃避吗?世人素来对习以为常的东西不在意,如同新鲜空气,没有人会重视它的存在,但一旦失去后,才会认识到它的可贵。和平也是如此。和平协议的意义不仅在于结束两岸之间的敌对状态;更重要的是她能规范及保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总体框架,使两岸关系在最终实现统一前的过渡期,有一个维持和平与处理各种复杂事务的基本架构及准则,使两岸关系不再因为“主权”、“统独”等政治议题,以及突发事件造成的冲突、对抗等安全危机而出现重大反复,从而切实消除两岸民众的安全顾虑,保障他们的福祉及长远利益。 

  高雄市长韩国瑜最近表示,国民党精英应该面对这个问题,在处理和平协议时要非常小心、谨慎,但要尽快。他说:“以我来看,回避这个问题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就是两岸之间最终要发展一个和平协议。” 

  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唯睿智的政治家能看到机遇与危机,做出果断的抉择!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9年4月号,总第256期,编辑思语)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