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通路,三令五申为何治不了“肠梗阻”
http://www.CRNTT.com   2020-02-21 08:39:55


  中评社北京2月21日电/抗疫以来,一些农村层层加码“硬核”封路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有的地方直接用挖掘机堵,有的地方运来渣土堆堵路,还有的地方直接砌道墙。如今,这些“硬招”对农村正常出行和生产生活的负面影响正在显现。 

  2月13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做好农产品稳产保供工作的通知》,要求畅通农业生产资料物流通道,不得拦截蔬菜种苗、仔畜雏禽及种畜禽、水产种苗、饲料、化肥等农资运输车辆。

  国家发改委、农业农村部、交通部、公安部等多个部门也曾发文,要求确保“菜篮子”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正常流通秩序,严禁未经批准擅自设卡拦截、断路阻断交通等违法行为。

  如今三令五申要求疏通的道路究竟通没通?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地方“大路通了,小路照旧堵着”,对农业生产,特别是对养殖业已经造成严重的影响,一些养殖户生产销售“两头堵”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变。河北沧州的一位养殖户反映,自己养了7000只鸭子已经死了大半,损失十多万元。因为饲料运不进来,鸭子只能活埋,甚至出现鸭子吃鸭子的情况。记者发现类似的情况在河南、四川、山东、安徽、广东、广西的一些地方都存在。

  那原本该畅通的路究竟堵在哪些关节上了?记者梳理发现,基层交通梗阻理由五花八门。

  首先,交通梗阻堵在了地方相互“踢皮球”上。不少地方规定只要持相关部门的通行证即可通行,可事实上,在办理通行证时,不少人遭遇“踢皮球”。安徽一个养殖户说,找乡镇开通行证,乡镇要求找县里农牧局,农牧局又要求找交通局和乡镇。结果来来回回,反反覆复,怎么也办不下来。

  其次,交通梗阻堵在了地方层层加码上。一些人好不容易办了通行证,到了路口也死活不认。有的养殖户拿着这个乡开的证明,能过这个乡,却又卡在了另外一个乡。一个乡镇干部甚至对养殖户说,不管什么通行证,反正就是不让进出村。还有的地方甚至规定养殖户一旦出村运饲料等农资,就得等疫情结束之后才能回村。

  最后,交通梗阻还堵在了地方“变通”上。一些地方用渣土堆封路,畅通道路的相关政策出台后,就把渣土堆旁边原本封路的横幅换成“此处修路”。不少养殖户吐槽,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从基层干部的角度想,其实不难理解,一些地方“硬招”迭出封路堵路,是想用最简单的办法确保本辖区内疫情防控能“万无一失”。农村防疫专业人员和物资都缺乏。在这种情况下,封路可能是最简单,也最让基层干部安心的办法。

  但是封路确实不是什么好招。一方面,封路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一些养殖户甚至赔了老本还欠了外债,难以维持。甚至可能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影响“疫”后恢复发展;另一方面,遇到紧急情况,封路还可能影响消防车和救护车的进出。

  2月12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指出,“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要以实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为抓手,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实事求是做好防控工作,对偏颇和极端做法要及时纠正,不搞简单化一关了之、一停了之,尽可能减少疫情防控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擅自随意断路封路造成交通“最后一公里”梗阻,其产生的“次生灾害”日益显现,需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彻底纠偏。

  首先,地方各部门应该在当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下,明确职责划分,实现上令下从、上情下达,避免各自为战、互相踢皮球,抓紧贯彻落实中央相关要求,畅通交通,打通影响农产品、农资运输的“最后一公里”。

  其次,规定重在执行,地方相关责任部门应该深入抗“疫”一线,对症下药,逐一疏通梗阻。既要传达相关政策要求,也要分析基层封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背后的担忧,帮助基层精准防控,解开基层干部的心结。有时候,一些部门为了避免担责,和村或者乡镇一级干部合谋,层层加码,关关设卡,梗阻了公路“最后一公里”。对于这些部门也应该加强监督制约,确保执行不走样。

  最后,解铃还须系铃人,打通基层交通梗阻,需要推动更多防疫力量深入基层一线,只有基层防疫能力提高了,心里有底了,他们才更愿意放弃简单粗暴的断路封路行为,才不至于出现“最后一公里”通了又堵,真正让交通畅通起来,让农村更快恢复活力。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张典标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